■ 林德培 12月19日,电影《围屋喜事》登陆全国院线。这部全剧台词采用95%以上客家方言的喜剧影片,一上映就获得观众青睐,尤其是让客家观影人群倍感亲切。 自20世纪50年代初推广普通话运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学校都把“推普”作为一项主课来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获得长足发展。反观地方方言,受学校语言教育失衡、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剧影响,影响力和使用范围大不如前。梅州的客家话也不例外。如今在全市各地,一些中小学生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对于客家话的驾驭和使用能力却较为薄弱。很多人对于客家话的正确读音和规范用字也常常搞不清楚。 客家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的存在,使城市成为一个拥有文化灵魂的地方,其作为一方土地一方人的情感纽带,寄托着海外客家游子的浓厚乡愁。近年来,我市在一些学校实行客家山歌进校园,致力于发展本土的客家山歌剧,并把客家山歌和客家山歌剧纳入非遗项目,一些对客家方言研究的专家学者也通过著书立说和开办讲座等方式,保护传承客家话,成效显著。如今,客家方言电影《围屋喜事》在全国院线上映,加上线上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对于传承客家方言、延续历史文化更是有促进意义的。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这一规定传递出一个重要讯息: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的同时,亟待保护传承方言文化。 当前,推广普通话已经成为硬任务和社会共识,我们应该在传承客家话方面倾注更多的力量,为其营造良好环境。比如,适当在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中增加方言内容,开设适量的方言课,尽可能开展普通话、客家话“双语”教育。支持地方电台、电视台开设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言节目,鼓励专家学者运用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教授、传播客家话,组织开展客家话书面语正字、正音活动等。来源:梅州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