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客属乡亲回宁化石壁祖地寻根拜祖 姓氏柱矗立广阔的祭祀广场 海峡之声记者洪梅采访客家祖地管委会负责人巫生海 致力于研究客家文化二十余载的宁化客家研究会会长刘善群
海峡之声网讯 (记者 洪梅)世界上几千万的客家人,有一个共同的朝拜之地,那就是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客家有一百多个姓氏可以在石壁村的客家公祠里的神坛上找到他们的姓氏牌位。据悉,历史上客家人的大迁徙中,大多数南迁的客家人都曾聚居宁化石壁村,后再陆续向外迁移,宁化石壁村因此被称为“客家祖地”,成为海内外客家后裔的“朝圣中心”,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客家乡亲前来寻根谒祖。 “中原汉人南迁的时候一般通过水系,而石壁是闽江、赣江、汀江三江源头,汉人南迁的时候主要是顺赣江下来,由赣江再到闽江、汀江首先就要经过宁化石壁。所以我们这边就像一个中转站一样。”客家祖地管委会负责人巫生海介绍,当年客家先民们选择石壁作为定居点,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宁化石壁位于武夷山脉东麓,与江西省石城县毗邻,是古代福建、广东和江西三省的交通要冲。石壁村所处位置是方圆200平方公里的盆地,四周高山峻岭环绕,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所谓“北有数十里绿色屏障,南有沃土千顷”,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石壁成为中原移民的理想栖息地。 致力于研究客家文化二十余载的宁化客家研究会会长刘善群先生也表示,全球200多个姓氏的1.2亿客家人中的80%以上与石壁有渊源关系。他介绍说:“这不光是宁化统计的结果,包括最早的清光绪24年出版的《嘉应州志》(今梅州)中也有记载当时的梅州绝大多数的人口都是从宁化迁徙过去的;英国传教士艮贝尔写的《客家源流与迁移》中也提到‘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系来自福建宁化县石壁村者’等等。历史上对宁化石壁关注的历史已经100多年了,所以我们现在从历史上,从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统计来说,世界上不少于80%的客家人口与宁化有渊源关系。” 据有关史料记载:大量台湾客家人是在清康熙二十年代以后,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收复台湾后,广东嘉应州属(今梅州市属)的各县客家,纷纷和福建闽南人迁居台湾。而嘉应州的客家,祖地即在宁化石壁。刘善群先生也表示宁化的客家人大部分是从第二、三地中转到台湾的,直接从宁化石壁村迁徙到台湾的比较少,但是他们的祖地却都源自宁化石壁村。他表示,台湾至少有60个常见姓氏中的600多万人与石壁客家有关,其中300多万是客家人,另外200多万是传自石壁,又从闽南南靖、平和、诏安、漳州等地迁台的闽南人。由此可见,台湾客家大多数是由客家祖地宁化经过闽南入台湾的。2013年6月,为进一步扩大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宁化石壁设立了以客家文化为主题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石壁自1995年建起客家公祠以来,每年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全球客家人中掀起了回乡祭祖热潮,成为世界客家人寻根溯源的朝圣中心。随着国际国内客家热再度升温,原来建成的客家公祠的规模和格局已经不能满足客家文化热的要求。2010年,石壁村开始建设客家祖地祭祀主轴工程。客家祖地管委会负责人巫生海介绍,这个工程总投资1.2亿元,2010年9月份动工,占地100余亩,主要建设了集散广场、寻根路、溯源桥、山门、祭祀广场等。“整个建筑呈现的是徽派的建筑风格,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也在当年承办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客家人崇祖敬祖爱国爱乡观念很强,“根”一直系在他们心上,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心情更为迫切,所以有机会,他就要回到祖地寻根。近十多年来,分布在五大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及境内,已有25万客家乡贤到宁化祖地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经贸洽谈,探亲访友,其中台湾客家后裔达3200多人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