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做工,农民种地,作家写书,艺人演戏,这似乎历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最近一本自费编印的《民间情趣荟萃》却在于都的老百姓当中传的是沸沸扬扬,细一打听,编书者既不是作家,也并非记者,而竟然是于都县堂堂正正的统战部长,人称快乐使者的张声烟。于是一种文化人特有的敏感立马就勾起了我的采访欲望。
可一见到张声烟,却怎么看怎么不象是传闻中说的那种走到哪里便把笑声和快乐带到哪里去的人,因为一脸严肃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纯粹就是地地道道的政府官员。然而采访一切入正题,张部长就再也不是张部长了,他好象突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瞧瞧,一上来就惟妙惟肖地给我来了段精彩的笑话,直逗得我是前仰后合,笑得直不起腰来,顿时把我的采访计划也给全部打乱了,因为此时此刻我急于想知道的是部长他何以在政务如此繁忙的情况下,竟然会有闲情逸致去鼓捣出这么一本人见人爱的小册子出来?谁知老部长却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侃侃而谈地向我讲述起了他那人生的三个阶段。 说起来,张声烟也真可以算得上是官运亨通,他二十五岁就当团县委书记,三十四岁进入县常委领导班子,四十挂零就出任县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长。他先后与十一位县委书记共过事,在于都的政界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三朝元老了。可命运之神却常常与人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因为张声烟连做梦也不曾料到的是他这统战部长的交椅竟会一坐就是一十七年,期间有人调动了,有人升迁了,可他却稳稳当当地始终铆在那儿,半点都没有挪窝的迹象。要说他毫无怨言那其实也是假的,同样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岂能够抵挡住权利的诱惑?好在张声烟比别人更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理智地进行健康的心理调节,彻悟到知足常乐乃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于是快乐人生便成了他与众不同的健身法宝。 也许是秉承了父母的乐天遗传吧,张声烟一向就是个开朗豁达的人,那时候五十年代的初中生就算是个秀才了,所以年轻时的他不但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还练得一手好字,这当然为他以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他广泛收集民间口头文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他那耄耋之年的老爷子别无所好,惟独一辈子喜欢打山歌,实在可以说张声烟就是在民间文学的沃土里伴随着父亲的山歌声慢慢长大的。我们所看到的《民间情趣荟萃》中那许多原汁原味的于都客家情歌便是他老爷子的“辉煌杰作”,因为这些多姿多彩的于都情歌,不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客家民情风俗的瑰丽画卷,更为于都的客家婚俗研究提供了最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最详实的文字依据,这也许正是这本《民间情趣荟萃》中最具文学价值的精华所在吧。 良好的家庭熏陶造就了张声烟活跃的文学艺术细胞,仕途的停滞不前,又让他理智豁达的选择了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因此,张声烟总是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处处为自己营造一个好心情。比如,他就常常把书上看到的、民间听开的,再加上自己艺术加工后的故事啦,笑话啦,山歌、谜语啦等等,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周围的人听,大家哈哈一笑之后,既增进了同志之间的感情,自己的心情还格外的舒畅。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统战部长的肚子里有得是笑料,可要是以此就证明老部长很早以前就开始意识到收集民间文学的重要性,那也未免太有点儿夸大其辞,事实上是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听他讲故事、说笑话,而迫使他不得不有意识的去收集、整理,进而博览强记,他总不可能拿着个本本到处表演吧,所幸这样一来倒是无形之中锻炼了他的肚才和口才。试想,在于都有这么个一肚子笑料的统战部长,你说他走到哪儿能不受欢迎?! 我的采访不时被那一拨又一拨办事的人,一茬又一茬的电话铃声所打断,好不容易逮着个空挡,只见部长他麻利的点燃一支香烟,猛吸了几口之后这才又重新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其实,我编写这本小册子只用了不到二十天时间……” 那还是在“五一”节的时候,大孝子张声烟却一反常态,他既没有按惯例赶赴老家去和九十五岁的老父与八十八岁的老母共叙天伦,也没有利用“五一”黄金周外出潇洒走一回,而是每天一吃了饭就心急火燎地上了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这老头子到底搞什么鬼名堂?”有一天,夫人钟大姐看着神神秘秘的张声烟又上了楼,不觉好生奇怪便悄悄跟踪,待她上楼一看,哇,这才发现他的老头子手夹着香烟,戴着老花镜正闭门谢客当作家呢! 作家难道是那么好当的么?虽是受着朋友的怂恿,自己也跃跃欲试,但说故事与写故事那可完完全全是两码的事。然而,张声烟毕竟是张声烟,当编写渐入佳境之时,他突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个加急电报,便把一位平日里极为挑剔的老朋友“哄骗”到家里来,让他当了回第一读者。当那位朋友一边看,一边乐得哈哈大笑的时候,张声烟高兴得大腿一拍:“好,就这么干!”谁知,这一干竟是以每天近三千字的速度向前推进。可好事毕竟是多磨,这不,当他按提纲编写得差不多的时候,却还是觉得有些个故事、笑话心里总不是很托底。于是,他立即放下笔,风风火火地转了一大圈,特意去找原先那几位提供笑话的人,进行再采访,不想竟又意外的有了新收获,直把满载而归的老部长喜得是合不拢嘴。还真是天道酬勤,不足二十天,一本凝聚着张声烟半世心血以及朋友们殷殷期望的《民间情趣荟萃》在经过了异乎寻常的“十月怀胎”之后,终于以约五万字的篇幅顺利脱稿。 诚然,采访只是短暂的,可带给我的思索却是意味深长:比如,张声烟虽身居要职,可他却并不为官位所累,而是兢兢业业为党的统一战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再比如,张声烟虽无意于立言,可他播种的快乐却是有口皆碑,他所编印的《民间情趣荟萃》即使印了一千册却仍然是供不应求;再再比如,张声烟虽谈薄名利,可他为保留、发掘、传承赣南客家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却是人们绝对不会忘记的;尤其是从县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张声烟就更加地闲不住了,不但出任了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席,而且本性难改地继续编书、出书……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人辛苦为人甜。若要是用来写照张声烟这位快乐使者的话,我想,恐怕是一点儿也不过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