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前段时间,有空回了老家一趟,正值收割稻子时节,随便用手机拍了一些,今天稍微整理,分享给大家。就跟随我的镜头去探秘粤北客家农村的现状吧(具体在哪个县市,先卖个关子,文中有答案~~~) 前几年这还是一片水田,如今越来越少人种,改种番薯了。。 收割季节,图中的客家特色四角楼与现代水泥平房,这是如今中国农村的缩影。远处的高山,是当地有名的风景区——七目嶂 百年客家四角楼与成熟的水稻,构成一幅完美的风景画。如今想想,正是拥有这两样,才让客家人世代繁衍不息。 一串串金黄色的稻穗,饱含了多少农民伯伯的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哦^_^ 近年来,机器也开进了村里,收割机速度很快,一亩地几十分钟就搞定了,打听了一下价格,今年100块一亩。 当然 ,也有村民自己动手割的,邻居说机器收的时候,容易掉谷子。。毕竟是汗滴禾下土啊!!深有同感-- 早上正好碰到邻居打稻谷,听说今年收成不错,但农民不像过去那样喜悦,因为收成再好,也不及外出打工赚的多。 现在是六月,我们这个地区种两季,所以在收割前就要准备晚稻的秧苗,目前采用”抛秧“新技术。。 主角登场,这就是我们的祖屋,有上百年的客家传统四角楼,从小我就从这里长大,如今大部分人都搬到新房住。 这个角度是四角楼的左侧内景,我们那叫上廊,中廊,下廊。好多鸡,我三岁的儿子一直说老家有好多鸡屎,估计他说的是这里吧!哈。。~~ 这里是四角楼的中间内景,我们那叫上厅,中厅,下厅。没错,没人住,地方大,都用来养鸡了~ 上厅有一个神坛,是我们过年过节敬神用的,看到这照片,不由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此玩耍的情景,很多快乐的时光,说不完,有空的时候再写写。。 这里是四角楼的右侧,目前大伯一家还住着,说来有趣,这个四角楼有一半是他们家管理的。原来,在很久以前,这里最先住有一邻居,把地让出来给我们祖先盖房子,不用出钱,盖好分一半房子。后来因为他们家族人口越来越多,不得不举家出外(南洋)谋生,应该是现在的马来西亚。那个年代,我们村有很多人去了南洋,听他们回来人说,那边的人口比现在村里的人还多。。 这是大伯家后院的菜园,长得不错,我数了一下,有6-8种农作物。 这个大家应该熟悉不过了,猪哥!~~ (太臭,没敢多拍。。~———~) 这是堂弟养的鸟,他说是八哥,教好了,会唱歌。(为什么叫大伯的儿子堂弟?-------他比我小!!!) 下午,六月天,很晒,比起城里,农村凉快很多,如果在四角楼里,就像有空调一样凉。(信不信由你··········) 技术不怎么地,这图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随你想像吧!!! 太阳落山了,我觉得傍晚时分的农村是最美的,特别是天空出现一片片红霞的时候,可惜没有拍到。 吃过晚饭后,大妈们聚集在一起跳广场舞,近年才刚流行起来的,一发不可收拾,听她们说天天都跳。。(看来广场舞真的名不虚传,已经“杀”到农村了~~) 农村如今除了老人,就是小孩子多,他们现在有个别称:留守儿童。我不想评论这个现象,看我给他们拍的照片就可以知道,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个惨。。 一个个都跑过来抢着拍,拍完就冲过来抢着看,特别开心,快乐~ 这小子特别爱抢镜头,哪都有你~~~ 他很特别,是我小学同学哥哥的儿子,跑过来,让我给他拍单人照,还很臭美,拍了好几张,才满意!(我只想做个可爱的美男子~~^_^) 再重复一下,用这张做结尾吧。强调一点,如今村里的小孩子大都说客家话,几个大一点的,会讲普通话。网上有争议客家话跟普通话的问题,在农村,问题还没有那么严重,纵观客家人几千年的迁徙历史,从来没有很容易被另一个群族同化。在纯客家地区,不懂客家话你寸步难行。地处山区,经济条件没法跟大城市比,所以如今很多客家青年不得不外出谋生,我相信,通过发扬客家人不怕苦,坚持到底的精神,努力拼搏,总有改变命运的一天。 ----------2015,7.14 广州 文:虎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