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

客家联盟 06-17

嘉应学院地处粤东北具有“世界客都”之誉的梅州市,这里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具有开展客家历史文化研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嘉应学院在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中,依托这一文化资源优势,一直将客家研究与客家文化教育作为学院主要特色之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业性的研究机构——客家研究院。

研究方向

客家民俗与方言

客家民俗研究以“客家民俗研究所”为主,形成以研究院副院长房学嘉为首,以吴永章、肖文评、宋德剑、钟晋兰等为学术骨干的学术团队。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10项,嘉应学院重点课题18项;与法国远东学院等高校合作课题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出版《客家源流探奥》、《围不住的围龙屋》、《客家民俗》、《客家文化导论》等学术专著21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办《客家研究辑刊》。多次举办国际性的客家学术研讨会,与海内外客家学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多次与中山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高校举办“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研习营活动,对于推动海内外客家研究的发展和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经营和积累,在海内外客家学界享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客家方言研究以“客家方言研究所”为主,形成了以温昌衍博士为带头人,以温美姬博士、侯复生副教授等为学术骨干的学术团队。近几年先后主持省厅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1项;完成了两篇博士学位论文,均入选“CNKI优秀博硕士论文”网。出版《客家方言》、《客家话字典》、《梅县客方言研究》等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部分论文发表于权威刊物《中国语文》和海外刊物《中国语学研究·开篇》。

客家文学与艺术方向

以“黄遵宪与客籍作家研究所”为主体,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学术骨干为依托,同时吸纳海内外在该研究领域一些著名学者,形成以研究院副院长曾令存为首,以郭真义、李荀华、李玲等为学术骨干的学术团队,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人;另外聘有研究人员4人。研究成果丰硕,出版《客家·文学·禅》、《广东汉剧发展史》、《太平天国在南方的最后一个传奇》、《客家民间诗歌对故事》等研究著作10部,发表论文150多篇。

为避免滑向“泛客家研究”,在研究起步阶段,本研究方向中的“客籍”之“客家”,特指以梅州为中心的粤东客家地区,并集中探讨两大问题:一是客籍作家与近现代中国文学转型与发展的关系,二是近现代客籍作家创

作与客家的关系。近年来,本方向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成果正在产生影响,如曾令存对“客家文学”命题的学术清理、关于客籍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研究论题的提出,郭真义以黄遵宪为主体的近代粤东客籍诗人群体研究、李玲的黄遵宪与近代中西文化研究,陈红旗的张资平与现代通俗文学关系研究等。在“客家学”日益成为显学,而“客家研究”日渐失去言说边界的情况下,本研究方向有意识地通过缩小研究口径,尝试将文学、史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融合在一起的跨学科研究;尝试通过研究方法的改进来改变客家研究在资料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难以提升的状况。

客家艺术研究以客家艺术研究所为主,形成以研究院副院长曹知博为首,以宁新安、熊青珍、林爱芳、刘鸣钟、顾红祥等为学术骨干的学术团队。采用绘画、陶艺、剪纸艺术等表现手法进行研究,出版《中国客家风情画丛》9集;作品《山里的客家人》、《客家春秋》、《客家围龙屋》、《客家风情组画》等参加国家及省市美术展,获得多项大奖。客家音乐研究包括客家山歌、汉乐、采茶戏以及客家音乐创作等,出版专著11部,音像资料60盒,客家歌曲214首,发表论文30余篇。客家建筑研究所完成学院重点课题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被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I收录。

客家社会与经济方向

以华人华侨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客商研究所、叶剑英思想研究所为主,形成了以研究院副院长雷近芳为首,以邱国锋、谭兆风、巫春华、李春泰、陈申宏、闫恩虎、魏明枢、林振武等为学术骨干的学术团队。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2项;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10多项,嘉应学院重点课题10多项;承担省市专项下达课题10多项,目前在研的主要有雷近芳与广东省政协联合课题“客家名人系列研究”、巫春华的广东省政府港澳办横向课题“梅州籍香港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影响研究”、雷近芳与岭南出版社合作课题“客家围龙屋的光影诗话”。本方向已出版《梅州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叶剑英经济建设思想概论》等著作16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华丽分割线--------------------------------------------------------
添加 小编微信kjhuge,拉你入300+客家文化交流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