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要想了解家山歌就必须首先了解它的起源、形成、发展和流传。客家山歌出自何时、何地、何家?难以简单推断,目前尚未发现有客家山歌起源的原始史料。因为客家山歌是口头文学,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口头传唱、口头传承。据查,有关客家人的源流的作品,最早的是出现在生嘉庆年间,距今不到两百年,其中只有关于客家方言的论述,但是没有关于客家山歌源流的专著。 对于客家山歌的渊源,众说纷纭。有些学者认为客家山歌与七绝诗和《竹枝词》有很相似的地方,就此推断客家山歌起源于七绝诗和《竹枝词》,并三列举唐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杨芴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睛”作为客家山歌源于《竹枝词》的佐证。针对这种说法梅州地区客家山歌研究专家胡希张同志曾专门进行过研究并列了大量的历史事实予以否定。我国诗歌(包括民歌民谣)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歌最早是在民众中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出现的,诗歌的老祖宗是古代民歌。在历史长河中,古代民歌向着两个方向流淌:一个是仍然在民间流传,保持口头文学的式,并发展成风格各异的各地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另一个是流入文化人中间,成笔头文学的形式,于是出现了“诗”,而后又出现了“词”。当然,民歌与诗词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互相借鉴与影响,因而不时看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但两者并非源与流的关系,而是同宗同源。若论亲疏,应该说民歌(包括山歌)才是“嫡系”,诗词倒是“旁系”了。特别是《竹枝词》,它本来是流行于川东鄂西一带的民歌,也可以说是当地山歌的一种,可见说客家山歌出自诗词《竹枝词》,实在是源与流的大颠倒。客家先民的祖居地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远古的时候,就已流行民歌。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汉族人,客家方言是南北方言的混合物。由此可见,我们的客家山歌起源于中原古代民歌,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格律诗、《竹枝词》脱胎而来的。龙川的客家山歌起源于汉代时期,比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竹枝词》还要早,期间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等朝代。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民系,遍布南方各省及台、港、澳地区,侨居世界各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