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农业时期,在我国台湾的客家人于“冬藏”之后,为迎接新的一年,有意“整龙”(客语:成立龙队的意思)的人是龙主,即利用年前农闲时开始“糊龙”(客语:制作龙的意思)。 一般龙的制作在过年前就要完成,年后练习元宵节时迎龙拜年。苗栗地区盛产桂竹,因桂竹质轻韧性又好,又可节省人力、体力,糊龙就地取材,经济、方便又实用。糊龙时将桂竹剖成竹篾,先后制作龙头、龙尾,龙尾都有上卷,向右上卷起,代表母龙,向左上卷起代表公龙,再按设定的节数编制龙圈,依序排列衔接后幪上画制好的龙被(龙衣)始告完成。 糊制好的龙要进庙祠开光点睛、参拜,是一种神圣的表征,故糊龙的地点一定要干净,远离秽气之地;为求龙的圣洁,糊龙的过程中,非常忌讳有月事之妇女、服孝期间之民众及婴孩(因婴孩随时都有排泄秽物的可能)接近,避免沾染污秽之气,确保龙身之圣洁。 在客家习俗中龙身无一定的节数,但绝对是单数(单为阳、双为阴),最多不超过九十九节,代表至尊无双,一般以九、十一、十五节吉祥数字居多。客家人对龙的传说,分有金龙(金色或黄色)、银龙(银色或白色)、海龙(水蓝色)、青龙(绿色)及火龙(红色)等五种,代表五行,龙被即依原定糊制之祥龙类别选裁。 早期所制龙灯长约十丈,在竹鼓上贴上纱,作龙形的灯笼绑在木棒或竹棒上,有龙头、龙身、龙尾,以画有龙纹或其它花纹的布相联,龙灯上点蜡烛(以后改用蓄电池小灯),故所糊制的龙身内装置灯光,代表花灯之意,夜间舞龙时,鲜明透光的龙身,尤其龙头两眼的聚光,在烟雾弥漫的炮阵中飞舞,更增添元宵夜花灯之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