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小彬 阅读提示:梅州素有“人文秀区”、“文化之乡”之雅誉。据《梅州进士录》记载,自唐朝至清朝的科举时代,考中进士者近三百人,其中不乏父子进士、兄弟同进士、公孙均进士之例。如宋朝蔡若霖与蔡定夫,明朝饶相与饶舆龄,清朝杨之徐与杨缵绪、杨演时、杨黼时,均为父子进士;清朝李象元与子李端、孙李逢亨,是公孙均进士,等等,足见梅州文风之盛。就是连清状元吴鸿督学广东时,也盛赞梅州“人文为岭南冠”。而笔者作为古氏后人,本文特以唐宋两朝以后的古氏一族为例析—— 耕读传家 代有人显 提起梅州古氏,得从开基祖古延绶的家世说起。据《中华古氏总族谱》记载,古延绶家族自唐朝古云应从山西宦留南方以来,子子孙孙诗书为伴,耕读传家,代有人显。 第一代古云应(784-848),祖籍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明经进士,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别驾(又称“通判”),致仕后随子居江西宁都县。怀州刺史李君奭撰《古云应府君墓志铭》中,说他“历仕有年,治政益新,士民莫不钦服”、“年跻六秩而谢爵致政,归隐田园。” 第二代古浩(807-876),任虔州府虔化县(今江西省宁都县)县令,居江西宁都县。 第三代:古均(833-893)任秘书郎。唐朝泸州刺史柳玭为其撰《挽歌序》“饱于文学,善于书法”、“后告归田里”。 第四代:古礼(857-924),任太常寺大祝。 第五代:古蕃(877-939),任南汉窦州都监,仍居江西省宁都县。 第六代:古全望(904-971),诰授信安县令。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从江西宁都县迁居广东省增城县,为广东客家古氏开基祖。《全望古公挽诗序》是宋朝右赞善大夫樊若水所撰,说他“义理穷通追孟子,诗词吟咏继王戎。” 第七代:古延绶(930-992),任信安县令。致仕后游梅州,见山水秀丽,人物淳雅,定居广东梅州,为梅州古氏开基祖。生子古成之。 古成之家族 四代五进士 《梅州院试》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梅州古氏在宋朝就有“四代五进士”之誉,而这五位进士中,有“父子进士”的古成之及其子古宗悦,有“公孙进士”的古宗悦与其孙古革兄弟,有“兄弟同科进士”的古革、古堇、古巩。 《南汉书》记载:古成之,字亚奭,正州(即祯州)河源人,避地增城。性简静,寡嗜好。尝结庐罗浮山,力学不倦,淹通群籍。时作为诗歌以见志,出语辄惊其侪辈。由是,名动四方。见时政百弊丛生,知其国祚不永,不敢求进取。入宋,登第。 清光绪《嘉应州志》载:“古成之,字亚奭,本惠州河源人,五季末,避地增城……(宋)太宗端拱初(988年),成之再举,登第,名在十九,时以贡举权归春官,不复临轩分甲,于是礼部放榜,取程宿者二十八人,时谓上应二十八宿,盖慎滥取也。” 清《广东通志》记载:“宋兴,广州举进士者,自成之始。……成之以文章为南越首倡,尤工于诗,有凤骞霞举、脱略尘土之态,置诸唐律中,殆不可辨。又雅意林壑,每访名胜,攀跻猿鸟之宅,竟日忘归。久官于蜀,未尝携妻子居,常裕如也。” 古成之的德行文章,称誉一时。宋朝大文豪苏轼《慕紫虚先生》文曰“如日星之绚彩,若美玉之无瑕,登宋进士,文藻联葩。”宋吏部侍郎李昂英、丞相陈尧佐等均有诗怀念古成之。 从上述《南汉书》《嘉应州志》《广东通志》及《中华古氏总族谱》诸史料中,可以梳理出:一、梅州古氏开基祖古延绶之子古成之,于宋朝端拱初(988年)考中进士,是宋朝岭南的第一位进士;二、古成之以文章为南越首倡,换言之,古成之是开倡岭南文化的先驱之一。 笔者在这里顺便提一点,古成之是一传奇人物,志书或曰河源人,或载增城人,或言梅州人,各有理由。但是,古成之的父母、古成之夫妇,都安葬在梅州,这是不争的事实。 《嘉应州志》又载:古成之子宗悦,(宋)皇祐五年三礼出身,授英州司户,迁新兴令,以捕盗功,改奉礼郎,佥幕宾州,五迁至殿中丞,勋骑都尉。 古宗悦的孙子古革、古堇、古巩三兄弟,自小聪颖明敏,很早得到启蒙,博览群籍,熟读《四书》《五经》,并受孔、孟之学影响,学业得到升华。在绍圣四年(1097年)丁丑科考时,古革三兄弟充满信心,结伴赴京应考。在考场上落笔成文,出色答卷。待礼部放榜,古革、古堇、古巩三兄弟同登何昌言榜进士。哲宗皇帝大为赞叹道:“一门三贵,旷世盛闻。” 后来古革官任潮州刺史、古堇任象州刺史、古巩任宾州剌史,兄弟三人同列授刺史于三州,一时传为美谈。 勤政爱民好家风 前文介绍了客家古氏自唐朝南迁居江西宁都的一百多年,诗书为伍,田园作伴,耕读传家。 自古全望从江西迁徙到广东增城,及古延绶从增城又移居梅州,迨至古成之与古革兄弟四代五进士,在一百多年中蔚为望族,代代官宦,且牢记祖训家风:忠于君,勤于政,爱于民,守本分。 古延绶虽然官至县令,并非高官显要,但当朝宰相、古成之的挚友、时任左仆射的吕蒙正却为他写了篇《墓志铭》,铭文中说古延绶“体圣神之遗风,德及生民,功施社稷”,乃有德有功之人。 尽管古成之也是官至县令,居官却非常尽职。清《广东通志》“古成之传”记载:“初调真定府元氏尉,以能著。改知青州益都县,为政以惠爱为本。”在任四川魏城知县时,因县城遭遇兵燹,“居民避兵者多溺死,积骴如垒,孑遗者皆疮痍,老幼流徙,邑为墟。成之既至,劳来而煦育之,运米以济饥,发药以疗疾疫,经画有法,活数千人。事稍暇,即立学校,课农桑,逆乱之俗为之一变。” 北宋殿中丞古宗悦逝世后,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亲笔撰写了《墓志铭》。王安石是这样评价古宗悦的:“泽及生民施社稷,德敷政事树勋功。” 至若崇祀为乡贤的古革,登第后,初任琼州府(今海南省海口市)教授,训士不倦;继任浙江省新昌县知县;后移知广南东路兴庆军(今广东肇庆市);至重和元年(1118),任肇庆府太守,后升至潮州府太守,治政有方,革敝除奸。任满之际,潮州人民保留复任,崇祀乡贤、名宦。 有良好的家教,才能树立起好的家风。宋朝古革、古堇、古巩三兄弟同榜登科及第,也是离不开家族的好家风、父母的言传身教。宋朝中书侍郎刘正夫为古革的母亲杨太夫人撰写的《挽杨夫人诗序》说:“姿性清淑,妇道肃恭,相其夫而身显,荣教诸子,俱登甲第,恩受九重,荣膺诰紫,皆夫人之德,有以成之也。” 耕读传家遵祖训,勤政爱民好家风——诚以此文追溯宋朝梅州文运、古氏家风,或与读者诸君共勉。 (作者系海南省儋州市客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