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也包粽吃粽
谈到包粽子、吃粽子,不少人认为一般是在端午节期间。然而,力乍村却不止于此。“我们村里,除了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过年也一样。”今天,力乍村村民黄林凤说。 黄林凤透露,他祖籍福建莆田。早在200多年前,有一支黄氏家族为谋发展,先从福建莆田移居广东广州,接着又向海南迁徙,最后在力乍村安居。 千里辗转,百年传承。如今,力乍村的客家人在融入当地文化的同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既有的传统,如使用客家语言、过年包粽吃粽等。 目前,力乍村人在民居之外建起了两幢新房屋,被称为“粽坊”,分别用户于包粽、煮粽,使粽业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拓展粽叶种植基地 在力乍村房前屋后,大片大片的粽叶绿意盎然。力乍村负责人黄振文介绍,该村有109户、600多人。其粽子传承远近闻名的“洛基粽”配方,风味独特,除了自己食用,每年还外销粽子3万个以上,如果全靠采摘野外粽叶包粽,容易造成掠夺性开发,且满足不了需要。因此,他在村里带头成立了粽叶种植农民合作社。“我们种植的粽叶,还给其他的粽子厂家供货。”黄振文说。 “竹林农家乐”即将亮相 行走于力乍村,随处可见黄皮、芒果、菠萝蜜等果木以及花梨木等名贵林木。 “像力乍村这样发展‘庭院经济’,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儋州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 作为“庭院经济”的延伸,力乍村在那大镇委镇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投资120多万元,正在加紧建设“竹林农家乐”。 茂林修竹,红花娇艳,绿叶婆娑。近段时间,在力乍村风光旖旎的竹林环境里,“农家乐”即将完工。 “26日,‘品香粽、摘黄皮、农家休闲游’将在我们村里启动,到时候农家乐也同时开张,让游客品尝客家美食。”黄振文说。 (平宗 谢振安 郭树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