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宁化客家渊源

客家联盟 04-11

中华大地闽西的宁化石壁是客家人的祖籍地。自唐宋以来,由于中原战乱、饥荒等原因,汉民纷纷南迁,经江淮逆赣水源进人宁化石壁这个地域广阔的“世外桃源”歇脚,在那里繁衍生息形成独特语言和习俗,始称“客家”。然后分道扬镳各奔前程,由此拓展达四海衍五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l亿的客家后裔,络绎不绝地来到客家祖地宁化石壁“客家公祠”敬祖睦宗。十多年来,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及境内19个省市近25万客家乡贤到客家祖地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经贸洽谈、探亲访友,其中台湾客家后裔达3200多人次。许多海外和台湾的客家后裔在祭祖后,总要裹一撮石壁祖地的泥土回到家里供奉,以表对先祖的敬意。还把在祭祖时散发的福米(红米)带回家中煮饭,以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台湾与宁化客家在历史情缘、姓氏渊源、当今亲缘、岁序节俗中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一、历史情缘
  《宁化县志》载:宁化县济村乡的杨秀登俊,字千人,号霁林,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卒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五月,终年59岁,系清代宁化镇守台湾武官。秀登俊本是良荣周之子,也继堂叔良荣选为嗣。良荣选任官台湾北路诸罗守府,阵亡后得赐世袭云骑尉,由秀登俊承袭。秀登俊以守备题补,曾署理烽火门守备(1820年),补授铜山营守备(1822年),护理南澳左营游击(1824年),福宁三沙左营游击(1825年),补福建水师提标前营游击(1827年),台湾安平中营府摄左营都阃事、安平协镇(1828年),准补福建厦门提标中军参将(1832年)……福建金门总镇(1840年)等职。秀登俊任南澳左营游击时,海盗猖撅,商旅被害甚多。经他剿抚结合,终于海境平静,商旅安全。任厦门参将期间,协助平息台湾张炳“滋事”,以“三日内赴办军需敏捷”记功。台湾赖以巩团、安谧如常。杨秀登俊为官清正,以身作则,凡在职守,均以弭盗保民、除暴安良为己任。对其部下,训练从严,待遇从宽,赏罚分明,恩威并济,因此兵心悦服,肯为用命,每战必捷。故能上邀朝廷信任,屡加升赏。下得地方士民爱戴,献词颂扬(其匾额日,“德爱流芳”、“德威廉正”、“德普闽中”、“公慎廉正”等),深得民心。
  《宁化文史资料》第五辑载有清代平侠武官赖日臣在台湾业绩。赖日臣,原名泰风,又名羽山。清乾隆癸末年(1763年)六月出生在宁化县招贤里沿口村(今水茜乡沿口村),卒于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九月,终年84岁。其父赖景三,原任福建省台湾府南路下淡水营千总。日臣幼承庭训,兼习武艺,少怀大志,恒以继承父职,保卫祖国疆士为已任。至16岁时人伍,旋受父荫,袭任建镇左营左厅守府,屡建功劳,

特授台湾南路营中军守府。当时倭寇猖撅,虎视眈眈,时思进犯,皆因日臣随时严加防范,迄未得逞。至清道光丙申年(1836年)七月七日,倭寇排成蚁阵,进攻我台南镇,炮火冲天,来势甚猛,日臣亲率所部出击,英勇杀敌,所向披靡,斩获甚众,敌酋授首,残寇匿迹,奏凯而归。上书报捷,清廷嘉奖,陛任北路葛玛兰兼署都司篆务事。由于年老体衰,积劳成疾而病逝。日臣次子赖运海受父荫拨补外司员,后授南路镇淡水营守府。日臣父子三代为台湾人民安居乐业做出卓著贡献。
  从台湾巫氏的世代辈序和堂联中可获悉台湾与宁化客家关系。  台湾南投县鱼池埔里地区巫氏世代辈序排列为:永建乃家基宁化,大唐初祖民基革;脉之衍台昌于世,立业有德则可嘉。
  清道光五年永定翰林巫宜福驾临台湾,为巫氏作七言四句接叙字曰:有唐初祖兆汀先,千载蕃昌子姓绵;支衍南安诏冀远,祟从宁化本源传。
  从台湾高雄县风山市镇北里兴建一座纪念巫罗俊的北辰宫,俗称巫王爷庙,主要神像是持有尚方宝剑的武将威武侯巫罗俊,庙里的对联,如:“北山临福地魏巍庙貌昭千古,辰宿到中央赫赫神威护万民。”联道嵌入了北辰宫名的“北辰”两字。原来,巫罗俊的后裔从福建过海峡参与开发台湾。大家把巫罗俊的小神像当作守护神,后来集资兴建此北辰宫以奉祀。巫罗俊乃是宁化的开疆辟土先驱,后人为纪念其业绩,在宁化城关兴建“巫青州公祠”。因该祠长久失修,近些年来,在境内外巫氏宗亲的努力和宁化县政府的支持,巫氏宗亲投资150万元人民币,在原址重建了肃穆壮观的称为“巫罗俊公怀念堂”,于1996年9月竣工。在大殿之内设有巫罗俊公及柴、纪夫人塑像供后人朝拜。至2005年,台湾巫氏宗亲客家后裔曾组团10多个达300多人次来到巫罗俊公怀念堂敬宗怀祖

二、姓氏渊源
  据《华声报》1987年载林嘉书先生撰写的《客家摇篮—石壁村》中:“台湾至少有60个常见姓氏中的600多万人与石壁客家有关,其中300余万是客家人,另外200余万人是传自石壁,又从闽南南靖、平和、诏安、漳州等地迁台的闽南人。”1912年英国传教士艮贝尔著《客家源流与迁移》载“岭东之客家,十有八九皆称其祖先系来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者。”由此可见,在台湾的客家人以及一部分闽南人的祖籍地都在宁化(或石壁),这便构成台湾与宁化客家人根脉相连的姓氏渊源关系。据谱牒等有关资料查证举几例:
  台湾巫氏是宁化开山老祖巫罗俊的后裔,据谱载:巫罗俊孙万宗生五子,其一巫仁迁上杭,其后裔巫氏大一郎再迁广东韶州曲仁,为巫氏人粤始祖。巫罗俊十九世孙巫禧又迁广东兴宁罗岗,其后裔千三郎迁大埔、梅县、台湾等地。最早抵台的巫氏是明末间随郑成功前往,入台开基于台南,后裔垦彰化。至清代,巫氏到台湾开基者日益增多,如

巫玄儒人垦彰化,巫育园等众兄弟迁居台南、南投。巫河垦新竹、巫有从垦桃园等等。据台湾户政机关统计资料表明.巫姓人口在台湾为2万多人,在台湾居73位,多数分布在台北、彰化、南投、台中、苗栗、桃园、新竹、高雄、屏东等地。台湾巫氏所奉的始祖就是唐贞观年间开创黄连镇(宁化古称)的镇将巫罗俊。
  邱氏,在台湾布局很广,几乎各县都有。邱氏在台湾大姓排列中第18位。台湾邱(丘)氏家族的重要系统——“三郎公”宗派,开派始祖即是丘法言。1000多年前开基于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丘家坊。三郎公丘法言生有三子,其中老二“三五郎”后裔特别繁盛,其后裔丘景岳抵台湾开基于台北县树林山仔脚,丘永镐开基于屏东县。相继第十六世至二十一世开基于云林县古坑乡、高雄县美波镇,苗栗、新竹、台中、台北等县。1996年9月,台湾丘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邱仕电先生专程抵宁化寻根谒祖,查阅宁化水茜乡安寨村丘氏谱藏,宁化县丘氏宗亲会接待。
  李氏,现居台北等地“敦本堂”李氏家族的始祖李崇山,是宋代自宁化石壁迁出的李火德之第十一世孙。李氏得姓始祖利贞(本姓理,改姓李),传至宋代,其七十八世孙李珠,诏封西平忠武王,由浙江迁居宁化石壁,生子五,以金、木、水、火、土命名,四子火德,于宋嘉庆年间,自宁化移居上杭丰郎乡,生子三,后裔繁衍布居广东、四川、深圳、香港、台湾等地。李火德的第十一世孙祟山,于明末随父李福山自永定迁居南靖县版寮村开基,称一世,再传十一世之后,便开始有大批子孙飘洋过海,多数从厦门坐船到台湾。抵台后,分居于台北、嘉义、台中等地。建立了李氏家族总祠堂——敦本堂。
  黄氏,据记载,黄宁又名黄化,是峭山公的二十一子之一,即吴夫人所生的第4子,曾登进士第十九名。当年峭山公为使其子能独立自主,不致在祖荫下不图上进,以着诗遣诸子迁居各地,黄宁便来宁化龙上里开基立业。黄宁的第十世裔孙叫念八郎,是黄氏粤香派的开基之祖,念八郎的第十五世孙即黄宁的二十五世裔孙黄开懋,于清光绪三年,渡海到台湾开基,落籍在今台中市西屯的牛埔、仔埔。其子孙以台中西屯为中心,发展到台湾各地,繁衍至今。其次台湾黄氏家族的埔西派的开派之祖黄天从是黄宁的第六世孙,以黄天从为一世祖,传到第十一世,便有黄国威、黄国仪、黄国勇几位裔孙移居台湾开基。现为台湾客家杂志社、台北县客家协会理事黄子尧先生曾抵宁化寻根问祖以及拍摄电视系列片。
  以上列举可说明台湾客家的祖先不少是直接或间接从宁化客家(或石壁)迁往的。现居台湾而与宁化客家仍有宗亲关系的达120多个姓氏,而且非常密切。

三、当今亲缘
  抗战胜利后,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宁化因公派员或因私赴台湾的人员也有不少。1947年,被台湾市台湾农学院应邀宁化籍的雷洪音女士之夫贡谷绅先生任教(当时婚配就职于

宁化,抵台后贡曾任台湾中兴大学校长),雷也同往台中市任教。以及台湾财政厅秘书徐太銮、军医处长雷瑞镖、民政厅科员黄中玲、财粮处的黄丽珠女士、台中市第一中学国文教师张泽芳等等均是宁化客家人赴台任职不胜枚举。
  40年代末,国民党退居台湾,随军去台人员也就更多了。据普查,宁化在这时期第一代去台人员有500多人,二、三代成家后合计大约近2100人,再加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两岸开放以后,男姓台跑宁化寻觅配偶成家的达200多对。这些在台人员与大陆亲属血缘、亲缘、人缘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对父母有孝敬之心,对子女有抚育之情,对亲友有报答之恩等情感。
  宁化客家乡亲在台湾为达到感情交流,加强联谊,沟通乡情,促进团结和因应众多在台宁化乡亲意愿,于1985年元月在台湾桃园县成立了“桃园县福建省宁化同乡会”,理事长程功钦、总干事陈春生,还有理事、候补理事、监事、候补监事等。宁化县在台同乡会的成立,以联络同乡情感,共谋同乡福利,救助同乡危难,排解同乡纠纷,加强团结,发挥敦睦互助精神为宗旨(这是三明市各县在台湾唯一的同乡会组织)。由于在台乡亲和睦相处,共同友好,在同乡会的关怀和支持下,在桃园县龙潭镇兴隆新村20余户的宁化乡亲聚居一起,该村被人们称为台湾的“宁化村”。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一般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宁化县在台同乡会与宁化客家宗亲活动更加频繁,截止2005年底,宁化在台乡亲返乡探亲达2100多人次,其中组团40多次达1000余人。同乡会为宁化家乡亲人资助兴办家庭企业和兴建私房等达2300万元人民币。还有278位在台乡亲捐资折合人民币280多万元为宁化家乡建校、修路、建桥等公益事业。尤其使人感动的是1994年,宁化遭受百年不遇的“5.2”特大洪灾,宁化在台同乡会获悉后,纷纷组织宁化乡亲募捐达10万多元人民币,支持家乡亲人重建家园。为发展家乡经济,宁化县在台同乡会理事长程功钦先生先后投资270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合资兴办宁化胶木电器有限公司、宁化萤石精选有限公司、宁化建峰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同乡会还为台湾与宁化客家乡亲寻找亲人做了许多联络工作,得到台胞台属的赞扬和信任。
  十多年来,台湾客家后裔与宁化客家交往交流繁多,以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陈子钦先生为团长曾组团参加宁化石壁世界客属祭祖大典;台湾客家后裔如魏、官、张、吕、徐、熊等等姓氏专程来宁化寻根问祖;一批一批的录影记者来宁化拍摄电视系列片,如《拜访客家人》、《大陆寻根》、《客家源流》、《客家之旅》等等。应台湾有关部门邀请,宁化多次派员出席台湾客家文化交流,农业科技交流以及参加世界客属恳亲会等。这些活动促进台湾民众对客家源流进行追根溯源的回顾,形成台湾与大陆历史渊源的总体印象,有助于闽台两地客家密切关系的了解。

四、岁序节俗
  台湾与宁化客家的岁时节日旧俗雷同甚多,今虽已改革,但历史陈迹时有呈现。按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二月除夕,部分传统节日列举:
  正月初一,昔称过年,现称春节。是日晨起,各家男女老幼都换上新装,盥漱毕后,饮桔饼汤,以示吉祥,小辈向长辈拜年,小辈得红包——拜年钱。早餐后大人带小孩“出行”,往亲朋好友家拜年,各家备有酒肴、糖果招待,表示欢迎,礼尚往来,非常热闹。如今用电话拜年,无论是城区或是海峡两岸亲人,通过电波拜年,特别亲切。
  立春日,也是交春日,家家户户准时点烛焚香放炮接春,极甚诚恳。贴春联、贴“春”字,春到人家,万象回春,人们认为交春大于年初一。
  正月初九日,“天公”玉皇大帝日。点烛焚香,燃放鞭炮祭祀。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是上元节。前一日,各家吃荤,是日吃素,但今荤、素各取所需。入晚,孩童手持各种鱼、鸟、花等花灯与大人上街欣赏舞龙灯、舞狮、踩船灯、踏高跷,表演精彩。
  二月十五日俗称花朝日,百花生日(台湾是日为漳圣王陈元光祭日,“花朝日”为十二日)。是日有中年以上的妇女求子、孙心切,分往吉样菩萨、送子观音、花公花母等庙里烧香,祈求生子孙。习惯认为这日男婚娶亲是吉日,不必选日子。
  二月十九日,传说是观世音菩萨生日。普通人家特做鼠曲草(可吃符草)的米果供奉。
  三月十五日前后清明节。原来在这天,各姓由各族长或主管祠产的人,预备三牲酒醴米果,香纸蜡烛鞭炮,大开祠门,召集全族男丁诣祠祭祖,然后分赴各处祭扫祖坟。如今,各家各户备好香纸蜡烛鞭炮及三牲米果与家人同往祖墓扫坟,中餐或晚餐会聚。
  四月初八为浴佛节,这是佛都徒的节日,各寺庙的僧尼,大事铺张,诵经拜忏,因而引动不少善男信女去凑热闹。台湾也为释迦牟尼诞生日。刘公祭日。
  立夏日,各家有做立更丸吃。有“没吃立夏丸,悔气到明年”的说法。农业耕作大忙,人、畜都要加把劲。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五月节”,吃粽子。以往各家门楣挂葛藤、艾枝、菖蒲之类,还有喝雄黄酒,下午看龙舟比赛。
  六月初六日,天贶节。家家户户洗刷寒衣曝晒检点入箱。藏书曝晒珍藏人库。
  七月初七日,七夕节.也称乞巧节。制米果、巧桃,购果品、结彩棚、绘彩画,小孩写巧书等,晚上,在庭中彩棚下设案欢庆。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俗称“中元地官赦罪”之日。焚化金银纸钱,奉请上五代的祖先冥中受用。晚上各在门口点烛焚香,焚化纸衣纸裤纸钱,给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受用。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台湾又称太阴菩萨圣诞。普凯、曹族“丰年祭&

rdquo;)。普通人家,买香烛、月饼、果品,待明月上升时品茗赏月,谈笑风生,欢庆团圆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俗称“登高日”。九天玄女(女娲)祭日。登高、赏菊、属雅人韵事。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俗称“下元水官解厄”之日。台湾俗称“三界公生”,水官大帝诞辰日。此时正值晚稻收成,农家打糯米糍粑,分送亲友。
  十一月冬至日,台湾又称“长节”,“冬至而阳生”,大家兴吃补品。
  十二月二十五,俗称“入年家”,家家户户打扫房屋,搞好环境卫生迎春节。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家家户户,宰牲敬神祭祖。写春联、买年画,把整个房屋布置一新,晚间大人给孩孙发“压岁钱”,围坐“守岁”,除夕“过年”(中餐)要吃长命菜等,迎接过年。
  这些岁时旧俗有的虽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可表明同一个民族的习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通过上述台湾与宁化客家情缘、亲缘、血缘、渊源、节俗的阐述,加深两岸同胞之间的感情,增进台湾同胞对客家祖地宁化的认识,促进同根共祖的共识。台湾客家,根在宁化,台湾与宁化客家是一脉相承的,台湾与宁化客家的历史渊源流芳百世,永垂千秋。
  
作者:雷动和 宁化县侨联秘书长、宁化县客家研究会理事
  原载: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论文集》,厦门市客家经济文化促进编,2007年9月,第163页。

------------------------------------------------------------华丽分割线--------------------------------------------------------
添加 小编微信kjhuge,拉你入300+客家文化交流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