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上犹县境,家家户户的门额上都绘有精巧别致的匾框,匾框里面一般写有四个大字,琳琅满目,熠熠生辉。这便是2006年6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上犹客家门匾”。常言道,一方一俗,“客家门匾”就是上犹的奇特风俗,堪称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在上犹,随处可见与民居融为一体的、形式多样的客家门匾。
上犹客家门匾种类之多
堪称民俗景观 在上犹县,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门匾,这毫不夸张。走进上犹的乡村,就像进入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展览馆,无论是百年老屋,还是现代楼房,门额上都有精制的长方形匾框和讲究的题词,匾式不一,题词各异,融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显得格外精巧而别致,令人目不暇接。 只要看村里的门匾,就能知道村里有几个姓氏的人,各自是从哪里迁徙而来的,是什么人的后裔等。秘密何在?原来都隐藏在门匾题词里。匾框里面的题词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经过各姓先人拟定并代代相传的“姓氏成语”。 很多外地人第一次来到上犹县,都会为这里的门匾种类之多和分布范围之广所震撼,并称赞当地乡村的门匾是一座罕见的开放式客家文化博物馆。上犹客家门匾习俗流传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在全国范围来看都是罕见的,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文化一景”。 据上犹县文化馆资料记载,上犹县有五万多农村家庭,门匾就有四万多块,遍布于全县十四个乡镇,绝大多数家庭都有自己的门匾。书写门匾的家庭没有贵贱之分,没有信仰之别,共同构建了上犹县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上犹客家门匾
由古代仕宦阀阅演变而来 门匾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传下来,演变成了现在的客家门匾。 上犹客家门匾的源流,从形式上是由民间姓氏的“堂匾”演变而来的,从内容上是随南迁的汉民由古代仕宦的“阀阅功状”演变而来的。所谓“阀阅”,原指中国古代达官贵人大门外的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称“阅”。因古人常用它来榜贴本户的功状,故“阀阅”又成为做官人家的标志,凡世代为官的家庭,均可称为“阀阅”或“门阀士族”。“门匾”没有“阀阅”那么庄重,但却比“阀阅”简单、美观、实用。 正是这个原因,“门匾”替代了古代士宦人家表示豪门高第的“阀阅功状”,从而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堂号”加“郡望”加“功状”,便构成了“上犹客家门匾”的主要内容。 据上犹客家门匾代表性传承人吕泽庆介绍,古时分支别居的客家人在离开自己的亲人和祖居地之后,常常会感到孤独,于是,多数客家人便以住居为载体,把祖辈姓氏、名人故事、先贤哲言等浓缩为四个大字,镶嵌在自家大门额上。仰视门匾,客居异地的客家人便会感到自己的亲人就在身边,新居地就是祖居地,从而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在新居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上犹客家门匾恰似一根“红线”,把同宗同谱人的思想感情连接在了一起,不管分居多远,总能心心相印;不管是否相识,只要一看见门匾并能道出世系源流,就会得到东道主的热情接待,有宾至如归之感。 传统门匾题词
多以姓氏郡望为主 上犹客家人重视门匾的行为,弥漫着浓厚的追根溯源、敬重先祖、展示望族的文化馨韵。据了解,传统的门匾多以姓氏郡望、堂号、祖居地和历代名人的有关信息为题,意在褒扬先辈功绩,垂训后人创业,在造就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优秀品德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的门匾以姓氏来源为题词,如“冰清玉润”中的“冰”字代表凌姓,据史书记载,凌姓的祖先在周朝王室担任储藏冰块的官员,叫凌人,“凌”就是冰;又如“沈根传芳”代表叶姓,叶姓是春秋时期叶公的后裔,叶公姓沈,名诸梁。 有的门匾以“郡名”作题词。郡望,是古代称一个姓氏成为名门望族时所在的郡。如“颍川流芳”代表钟、陈、赖等姓,古代颍川郡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钟、陈、赖等姓氏的祖先都是在颍川郡成名门望族的。 有的门匾以姓氏堂号为题词。堂号,是一个姓氏或其中一个支脉的称号。如“紫荆传芳”代表田姓,“紫荆”是田姓的堂号之一,这来源于一个分财产的故事。据《田姓族谱》记载,田氏二十八世祖田真、田庆、田广兄弟分财产时特别公平,要将房前的紫荆树劈为三份,搭配均匀。谁知当晚紫荆树突然憔悴。第二天,弟兄们叹道:一株树木听说要分开就憔悴了,可见人还不如树木,于是大家不再提分财产的事,紫荆树也重新茂盛如初。 还有的门匾以各姓先辈名人相关信息为题词。或以先辈的名、号为题词,如“紫阳世泽”代表朱姓;或以先辈的隐居地为题词,如“富春流芳”代表严姓;或以先辈的官职为题词,如“四谏遗风”代表余姓;又或以先辈的传说、涵养、才华、言论等为题词。 门匾题词与时俱进
凸显当代客家人新风貌 “客家门匾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民俗文化形式,是客家人思乡念祖的产物。”吕泽庆介绍称:“客家门匾对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都是一部极好的历史文化教材,是研究客家迁徙史、民族史和客家文化演变史的重要史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门匾内容也在不断创新,郡望、姓氏的色彩逐渐被淡化,渐渐倾向于家庭或个人色彩,很多门匾都以居住环境、立志自勉、处事理念等内容自拟。如抗美援朝时期的“反对侵略”“保卫和平”;“大跃进”时期的“为肥而战”“打破常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放眼世界”“破旧立新”等。 在上犹县油石乡一民居门匾上,写着“辉星群茂”四个字,旁人不得其解。屋主的弟弟笑着解释道:“在旧社会,我们农民没有地位,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住牛栏、睡猪圈,现在日子好了,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因此便把我和我哥的名字‘辉星’和‘群茂’题上了门匾,以示扬眉吐气,并且,‘茂’字也有不断繁荣、发扬光大的含义。” 由此可以看出,上犹客家门匾这一文化形式对于不同时代有其适应性和发展性。如果说传统门匾表现了上犹客家人热爱民族、不忘祖宗、牢记历史的优秀品质的话,新式门匾则反映了上犹客家人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艰苦创业、建设家园、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