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文化 客家美食可说是台湾客家文化的代表项目。早期有“粑”,近期则是擂茶。这两个兼具美味与现场表演双重效益的饮食文化,或多或少鼓舞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客家饮食多以传统的“咸、香、肥”来描述客家人的饮食特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习惯的改变,客家饮食也与时俱变,客家传统的家常风味重新受到肯定:保持食物原料的原味、特别擅用香料与沾酱、具有独特的酱渍食品。 2、服饰文化
过去,客家人的确有属于自身的服饰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改变,现代台湾已很难从穿着习惯确认客家的族群属性。最后的传统客家蓝衫消失之后,蓝衫就从生活服饰转变成形象服饰,成为客家运动场合的“制服”,或是客家歌舞表演者的象征性穿着。 3、建筑文化 台湾客家建筑与中国原乡丝丝相连。台湾的客家建筑从中国原乡带来了家神祖先信仰,确立了“宗祠”、“家庙”、“公厅”等客家特殊建筑类型。在材料的运用上几乎都是因地制宜,用泥土、用火砖、用木、用竹,率都以建筑物的在地资源优先考量。在色彩美学上,创造了与原乡“白墙乌瓦”截然两异的审美价值观,逐渐吸收了闽南“红砖红瓦”的新风味。在空间格局的设计上,一方面坚持着公厅的家族性公共空间的规矩,另一方面也因地制宜形成南北分殊、西东各异的在地化客家建筑风格。
著名的新竹县北埔天水堂姜屋、屏东县佳冬萧屋、六堆伙房与美浓烟楼等等优秀的客家传统建筑,都可以看到台湾客家建筑落地生根的具体轨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