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咸信擂茶应是客家人在逃难过程所发展出的特殊饮食。因为擂茶需要的材料可长期保存,研磨后加入热水即可食用,相当方便,再加上今广东省陆丰县一带客家人仍盛行以擂茶待客,故而有此一说。
明清时期移民台湾的客家人也将此一饮食引入,但只在家中招待宾客时出现。直到1999年当时的北埔乡农会总干事陈重光,为发展北埔的地方产业,而安排当地青年学习制作擂茶,并进一步开店推广。于是在多人多年的努力下,近年到北埔老街喝擂茶不仅成为一种风潮,更俨然是一股新饮茶文化。
喝擂茶必备的两样工具是擂钵和擂棍。前者外观和一般的钵一样,但钵内有一条条的沟纹;后者是用坚硬的番石榴木制成的短木棒。喝擂茶时,只要将茶叶、花生、黑白芝麻、番瓜子、松子等材料倒入钵内,再用擂棍研磨成出油的粉末状,然后冲入热开水,再用小碗分装,并加入爆香的米,就是一碗香甜可口的擂茶。 为了让顾客不用远赴北埔,同样也能享受擂茶的好滋味,当地擂茶店还将爆香的米及研磨成粉末的擂茶材料装袋销售。虽然少了研磨时的乐趣,但是用热水冲开便能立即享用的便利性,仍吸引不少消费者购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