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客家“迎故事”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特有的客家民俗活动,已有800余年历史,在客家先民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的变迁中,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存续下来。作为江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寻乌客家“迎故事”把一个个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人文景观等制作成一台台生动的人物造型,进行沿街巡游。 11月10日,江西省非遗项目“寻乌客家‘迎故事’”系列活动在南桥镇举办。此次系列活动,从全民健身广场的广场舞展演,到一台台意义非凡、地方特色浓郁的“故事”巡游,再到凸显寻乌和南桥文化特色的文艺汇演,都让到现场参加活动的人们体验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活动由祥龙、瑞狮、船灯、民乐、花棍、灯笼、锣鼓队、采茶舞等多种民间艺术混搭表演的上百人队伍,浩浩荡荡穿过闹市,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进行巡游,在沿途进行各种表演活动,充分展示寻乌特有的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游行队伍所到之处鞭炮齐鸣,当地群众用自己的方式祈福安康。 非遗“热起来” 经济“火起来” 一直以来,南桥镇不断加强对“客家迎故事”“客家擂茶”“老蟹子”“舞香火龙”等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培养一批乡土技艺匠人,推动本土艺术蓬勃发展,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如今,该镇已经把这些传统技艺、手工艺和表演艺术等得以重新展现,被挖掘和保护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提炼为乡村文化形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南桥镇的“客家迎故事”就是寻乌县两个省级非遗项目之一。此外,南桥镇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老蝎子”“米缠”等从原来的节日餐点变成当地的特色小吃,而其非遗级制作技艺则为这些小吃印上独特的客家文化记号,成为有“南桥特色”的小吃。此前在2023年春节期间更是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旅游市场上的香饽饽,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文化“活起来” 产业“亮起来” 近年来,南桥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努力融合现代化市场环境中,且呈现积极的发展态势。非遗载体进景区。根据景区特点,体现非遗元素,将民间文学、民俗风情等融入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中,以游客接待中心宣传册、景物景观、旅游服务设施和导游词为载体,以集中展示、导游讲解为手段,丰富景区内涵;舞台表演进景区。通过在旅游景区设立舞台、剧场、演出团队等形式,鼓励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具有表演性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景区进行展演活动,增加景区人气;传统技艺进景区。在景区设立体验区,开展传统技艺展示,增强现场互动体验,主打传统技艺、传统美食等项目在景区设立制作、生产、表演、销售现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宣传展览进景区。以宣传促销体系为载体展现景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成果,充分发挥景区门票、游客须知、电子触摸屏、宣传手册等平面传播功能和作用,通过集中展示、展览布设等手段,使其成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的平面载体。 据寻乌县南桥镇镇长凌志伟介绍,文旅产业是最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一种产业,因为兼具文化性和产业性的特质不谋而合。本次活动的举办,将大大提升南桥镇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此次活动,将让更多的人认识南桥镇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接下来,南桥镇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非遗保护以及传承工作。(邵和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