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丰县万隆乡的陈子山“火狮香龙”民俗表演,于清代末年从龙南县传入,流传至今。 “火狮香龙”民俗表演主要是在每年的春节期间,据该县万隆乡当地村民介绍,从举龙举狮,扎革龙草狮,烧插龙头香、龙身香、龙尾香、狮头狮尾香、龙球(珠)香工艺,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客家人的工匠精神与独特的审美意趣。 “火狮香龙”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较为独特,与流行的一般民间五节或多节香火龙不一样。“香狮火龙”由两节双人组成,又称“香火双狮”。火狮头采用木棍、及稻草制作而成,扎编工艺并不复杂。 狮头和狮身共由五根10公分粗大1.5米长的直条木捧组成,每根园条木捧的一端用草绳平行扎上稻草,再用草绳从狮头到狮尾连接起来整个狮身就成形了。狮头和狮眼都配置了夜明珠,晚上,在龙头龙身草结上插上点燃的香火时,夜明珠在火光下闪闪发亮,照射天际。制作“火狮香龙”也很讲究,比民间传统的香火龙大气、高昂、庄重。龙身节数视其村民参与人数而定,多时百节龙身,少至20节以上。火龙球(珠)制作造型也很罕见,夜游时,边走边摇滚“火龙球”,光芒四射,烟雾缭绕,颇具观赏趣味。 每年春节,全村男女老少都会在祠堂前举行“火狮香龙” 祭祖活动,村民把预先制作好的草狮龙上架,点燃香和蜡烛分别插在狮龙上,同时敲锣打鼓,吹吹打打,开场先向东南西北方向 各拜三下,然后进厅下祭拜神三下,大门口三下,出门按选好的路线出发。 “火狮香龙”队伍挨家挨户巡村而来,长龙香火狮身舞动,村庄里各家各户张灯结彩,鞭炮相迎迎接龙狮,一路上,鞭炮烟花齐鸣,冲破夜空,响彻云霄。数百人的迎狮队伍浩浩荡荡,走在村道田埂上,兴高采烈。“火狮香龙”扭腰舞动,做出许多姿态,引起围观者的不断欢呼。此时,整个山村沉浸在喜庆之中。表演结束,所有村民跟随“火狮香龙”进行送龙活动,在后山的一块大空坪上,进行送“火狮香龙”的祈福仪式:预祝来年全村人民幸福吉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接着把所有“火狮香龙”焚烧干净。 舞狮结束后,全村各家各户准备水果,还有酒和腊味,在祠堂里连台设宴互相拜年敬酒,呈现一片吉祥安康快乐团结的客家风情。(江西赣州2月7日讯 李汉晟 李健 刘念海 摄影报道) “火狮香龙” 表演队伍所到之处,村民兴奋不已。 “火狮香龙”来到村子里,好奇的孩子要上前玩耍。 “火狮香龙”完美组合,所到之处,热闹非凡,五彩缤纷。 祠堂前,已点燃了香烛的火龙,等待出发。 黄昏下,未曾点上香烛的草龙头尾剪影。 烟花灿烂,数百人的迎狮队伍浩浩荡荡,尤其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 烟花绽放下,在巡游中的香龙娇艳。 夜幕下,点燃香烛的狮头成了雄狮火龙。 扎草龙草狮身,香溢满村,村民跟随巡游。来源:国家旅游地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