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11年6月15日,由高瑞沣编著,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大型献礼片《建党伟业》在大陆正式公影—— 历史是敬重真实的,即使经历多久的风雨也不会变色。 1911年10月10日,这个注定不平凡的一天,武昌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之后,中国革命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两千多年的皇权制度寿终正寝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诞生了…… 武昌起义的当夜,远在武昌千里之外的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一间普通的宿舍内,几个军校生正在小声交谈着。 为首的学生名叫何贯中,乃是同盟会会员,何贯中身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的六弟,在同盟会中人脉很广,所以第一时间知晓了武昌起义发生的情况。 他显得有些激动:“诸君,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武昌的党人举事了!诸君,湖北新军主力已经入川,所以,这一次成功的希望非常大。起义一旦成功的话,那对清廷绝对是雷霆一击。接下来,清廷肯定会从直隶等地调集大军进行镇压。清军要南下,漕河铁桥是必经之途。诸君,武昌起义不会缺少我等一二人,那么,我们就炸毁漕河铁桥予以声援,你们觉得如何?” “我赞成!”一个长得很是魁梧的学生立刻应和。他是何贯中的室友,名叫李济深。李平时和何贯中走得很近,受何的影响,思想比较进步。 “那就干吧!我们的实力虽然还无法和清军作战,但是炸毁漕河铁桥却非难事!”其他人立刻应和。于是,何贯中和李济深等人便连夜潜往漕河铁桥,并成功实施爆破。 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保定军校旧址 如何贯中所预料的那样,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被震惊了。武汉三镇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九省通衢丢了,全国何保? 一贯以办事拖沓的清政府,这回却迅速地作出反应——起义成功两天后,清廷先是撤销了瑞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改为暂署湖广总督,同时停止永平秋操,令陆军大臣萌昌立刻带部队赶赴湖北,并辖制湖北境内所有新军以及赴援部队。 此外,又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舰队赶赴武汉江面,妄想将湖北军政府扼杀在摇篮之中…… 1911年12月25日,上海客运码头,随着一艘自法国马赛驶出的邮轮抵达码头,码头上聚集的一批人立刻兴奋地迎上前去。 邮轮前甲板上,孙中山看着码头上的一切,喟然长叹:“这就是我为之奋斗的祖国啊!看看,今日之上海,可有旧时委靡不振的景象?” 码头上,特地来欢迎他的陈其美却有些等不及了,孙中山尚在半途,他便迎上去张开了双臂,爽朗地笑道:“总理!欢迎回家!” “走,回家!”看见老部下,心里体味着回家的滋味,孙中山不由笑了。 陈其美身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庶务部长,在武昌起义发生后,立即动用手上的青帮力量,发动上海商会、进步青年和江浙革命党人举行了上海起义。 起义成功后,陈其美被推为沪军都督。 “见过总理。总理,我们胜利了!”陆续有其他同盟会会员过来见过孙中山,所有人脸上无不洋溢着笑意。 被他们的情绪感染,孙中山心中的一点回乡怯意也终于消失不见。 他踏上上海的土地,久久伫立,然后对陈其美说道:“还是祖国的土地好啊,就是让人心里踏实。” 陈其美理解孙中山的心情,他等了一会才邀孙中山上车,和他说起有关起义的相关事情。武昌起义以及阳夏保卫战的具体情况,孙中山已经从电报中获悉了。所以,陈其美现在重点和孙中山讲的,是关于17省军政府代表筹划成立中央政府的事情。 “前段时间,我一直呆在南京和其他省份的代表商量成立中央政府的事情。大家一致认为,成立中央政府的时机已经成熟,为此,3日我们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商定,就根据该大纲选举总统。不过,在具体人选上却出现了歧义。一部分人支持黎元洪,还有一部分则支持黄兴。两方争持不下,加上北面又传来袁世凯同意共和,不少人便认为可以以总统位相逊以谋求其反正。”陈其美说。 对于这些事情,孙中山从其他人的电报中已经获悉一些内情,他说:“如果袁世凯真愿意反正的话,让他担任总统一职也并无不可。只是,该消息确切吗?我的想法是,中央政府应该尽快成立,这样才能统一各省份革命党人的行动。” “我正是这样想的,所以才让你尽快回国。你在各个革命团体中声望最高,如果由你当这个总统的话,相信可以消除各方隔阂!”陈其美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孙中山。 但是,孙中山却陷入了沉思。 在海外奔波多年,他一直寻求外国政府的支持,然而却收获寥寥。而通过此事,他也意识到了,西方列强,包括中国的近邻日本,他们并不愿意中国崛起,所以对于可能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他们都持观望态度,甚至暗地里支持清政府镇压革命行动。 “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倾向于让袁世凯当这个总统。我们的国家积弱太久,再经不起内战的折腾了。当然,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不反对暂时挑起这个重担!” 陈其美要的就是这句话,闻言立刻笑了:“总理,有你这句话,那么大事就成了!” 孙中山回到上海以后,暂时下榻于哈同花园。在这里,他先后会见了黄兴、伍廷芳、汪兆铭、胡汉民等多人,和他们热切地讨论成立中央政府的种种事宜。 孙中山为革命奔走多年,虽然因为清廷的通缉一直无法回国,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崇高的声望。他回到上海没几天,各团体的欢迎电报随即接踵而至。 12月29日,南京丁家桥江苏谘议局会场,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直隶、山东、河南、奉天、陕西、山西等17省的45名代表齐聚一堂,在不少军政界以及学界人士的见证下,召开了临时大总统选举会。 大会主席由临时议长汤尔和担任,刘之浩任监选员。汤尔和首先宣读了28日通过的选举办法还有3个候选人名单,然后便宣布无记名投票开始。 因为这是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任总统选举,亲临其事的各个军政府代表们的激动心情是显而易见的。众人郑重地依次上台,向投票箱投出庄严的一票。 投完票后,他们高举空空如也的双手,正对不远处的新闻记者,任由他们拍照,以示自己已经完成投票。 很快,代表们就完成投票,随即在刘之浩的监督下,唱票员开始唱票。唱票完毕,刘之浩将选举结果递交给汤尔和。汤尔和肃穆地接过,随即站起来高声唱票。 结果毫无意外,孙中山16票,黄兴1票,至于黎元洪,则是一票未得。 刘之浩随即宣布道:“因为孙文先生总共获得17张有效票中的16张,我现在宣布,孙文先生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总统!”说完,便带头鼓起掌来。 他话音刚落,会场内登时乐声大作,17省军政府代表以及与会的各界人士全体起立大声欢呼,会场内登时一片热闹景象。 选举结束以后,便是商量孙中山就任总统事宜了。 众人经过商量以后,最后推选正、副议长汤尔和和王宠惠前往上海迎回孙中山,并于1912年元旦正式举行就任仪式。 次年1月1日,在汤尔和和王宠惠的陪同下,孙中山从上海乘火车来到南京。 此时,经过全国各地进步报刊的宣传,孙中山当选总统的消息已经在各地流传开来。其中,在同盟会发展得最好的江浙一带,更几乎是尽人皆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与参议院同仁合影 是日,孙先生将要到南京就任总统的消息在南京每一个街头传递着,南京人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万人空巷前往火车站迎接孙总统,以期瞻仰其风采,沿街沿途前来欢迎的人更是达到了五万余。 民众发自内心的欢迎让孙中山心中暖洋洋的,看着那一张张兴奋的脸庞,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他欣慰地想:“这至少证明了,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的人民确实需要一个新的政府!” 晚上8点,南京制台衙门,两个穿着崭新军装的士兵竖枪直立着。 而在两人的面前,一条红地毯上,两个穿着大礼服、戴着大礼帽的中年人在一群身着盛装的军绅的簇拥下,缓步走了过来。这两个中年人,一个是即将就任大总统的孙中山;而另外一个戴着眼镜的,则是同盟会元老,现任广东都督的胡汉民。 两人甫一出现,围观的人群登时发出了震天价响的欢呼声,“孙先生!”“总统阁下!”“中华民国万岁!”的欢呼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听见欢呼声,两人停了下来,孙中山更是转身含笑朝民众挥手。稍后,在胡汉民的催促下,孙中山和胡汉民一起向制台衙门内走去。 两人刚刚走到门口,一直肃立在两个卫兵旁边的一个佩戴指挥刀的军官忽然响亮地喊道:“敬礼!”随即,两个卫兵举枪至胸口,摆出了敬礼的姿态。 孙胡二人这一次毫不停留,继续走了进去。 两个人沿着红地毯一直走进去,然后胡汉民首先登上主席台。 他先扫视全场一下,示意众人噤声,随即打开手上的文告,宣布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就职仪式正式开始:“下面,有请总统先生宣读誓词!” 全场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掌声里,孙中山沉稳地走上台,先朝四下点点头,随即打开了自己亲自书写的誓词。而随着誓词被打开,台下登时一片寂然。 “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 ——摘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高瑞沣编著,韩三平、黄建新执导。 《建党伟业》海报 《建党伟业》海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