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次人物访谈我们对话的是热爱音乐艺术事业的客家音乐文化唱作人二古月,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一样的创作旅程,要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少不了文化涵养与艺术天赋的搭配。今天,二古月先生就为我们带来了他独特的音乐追求心得总结,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和音乐事业的价值。 人物介绍:二古月,国家二级作曲家,著名客家音乐文化唱作人,赣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会长,赣南客家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兴国县文化馆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打只山歌过横排》《等着你》《生唔丢来死唔丢》《山林水车》《新编苏区干部好作风》《你是捱咯哎呀嘞》《小情人》等;创作演唱的曲目为现代多声部客家新山歌,荣获第二届羊台山全国山歌大赛金奖,2021年《中国森林歌会》民族组冠军,海峡两岸金曲奖,客家新民歌“十佳歌曲”奖,荣获文化部十六届“群星奖”,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出奖,第四届江西艺术节一等奖,2012中国乡村首届全国山歌大赛金奖,在全国屡获殊荣。 徐霞:最初是什么让您选择从事音乐领域的呢? 二古月:我家里是音乐世家,父母辈年轻时曾从事音乐艺术工作,我的父亲会演奏二胡,我的母亲以前是唱文明戏班的,所以从小我就对音乐是耳融濡染了,像类似《洪湖赤卫队》等红歌,加上那时候在乡里会有乡下电影剧场和表演,我跟随家里人接触的比较多。后来念艺术学校开始也拉二胡,在赣南来说艺术成绩优异,文化成绩次之,所以后来也就留在了赣南的艺术学校进修,毕业后回到兴国开始改良山歌文化传统,接近现在的年轻市场。 徐霞:在当今这个音乐风格和种类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您如何看待现在的音乐市场? 二古月:在我作为一个音乐唱作人来说的话,看待现在的音乐市场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积极的一面是有的,音乐市场中音乐种类多样,风格也多变,音乐元素更加丰富了,可以让人去自由选择,自由创作;消极的一面是现在的音乐市场中好的歌曲会被“流量”冲淡,因为重流量,所以歌曲不仅容易被埋没更不容易被人思考和创作,现在的歌曲有一个特点,就是火的很快,凉的也很快,虽然确实存在着歌曲本身的欣赏性,但是生命力较为脆弱,而且还有很多为了流量而创作出来的艺术价值不高的音乐,这是现在音乐市场中的一些弊端。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好的音乐、保护好音乐创作的版权我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事情。 徐霞:您觉得客家新山歌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二古月:这个话题确实也比较热点,要把地方性很强的音乐做度成与时俱进接地气的音乐,那能做到这种改变的人一非法抓定具有两重性:既懂现代音乐又懂传统音乐。如果这两样做不好的话就做不好改版,做音乐好比取自百将中山装改良成西装,如果不懂这两种服装,那肯定中和不了,改良都无从下手。融合和融洽,这两个度也要拿捏好,才会保持好“原味”与现代融合融洽。 徐霞:您是如何将赣南客家艺术元素与音乐相结合的呢? 二古月:这是与我个人的喜好离不开,我喜欢现在很多流行元素的音乐,加上我从小被古典艺术所深深熏陶,很多时候做音乐就会多方位思索。举例,在我的《你是捱咯哎呀嘞》里面,借鉴蒙古草原音乐风格,加上一点现在的RAP,有这些元素的呈现来形成一个很好的音调融洽。在古典中融入一些现代的东西,比如山歌与呼麦、山歌与摇滚等就有结合点,大胆创新,在寻找山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点的方面我还是做了较多范例。 徐霞:您认为音乐创作与赣南乡村振兴产业有结合点吗? 二古月:我觉得有,就是目前乡村振兴村县可能还未充分考虑到,多数都是把乡村振兴的一些文化大部分想为是那种文化长廊、宣传标语或者文化建筑之类的,很少想到用音乐文化去诠释乡村振兴,因为地方性比较强的音乐歌曲文化是可以通过图书、村委广播等与乡亲们产生精神共鸣,用音乐来诠释当下的一些政策,在接待外来领导或是检查人员的时候,通过播放我们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来表现乡村的精神面貌。我认为这就是具有乡村文化振兴的结合点。 徐霞:能否分享一首您的佳作?可以讲述一下背后创作的故事或心路历程吗? 二古月:在我目前所创作的歌曲当中有多首歌曲都是能拿到奖项的佳作,比如《打只山歌过横排》、《等着你》等,我觉得这些歌里面都是山歌元素比较多的,我觉得在我自己看来一首艺术性含量比较高的是我2019年创作的《伐木洛山》,取名缘由是传说中在山歌的起源处,也就是兴国县隆平乡的一个乡下地方叫做洛山,在秦始皇时期修筑阿房宫的时候曾派伐木工在洛山伐木,所以这首歌名由此得来。歌曲开启段我运用的是较为少见的乡村丧事音乐文化元素,叫做“招魂”,结合方言喊出来,韵味悠长,似家人的洛山呼唤,呼唤伐木工人天晚归家,因为那时秦始皇苛政,所以呼唤带有凄凉之意;歌曲前段运用伐木工人劳作场景,带上伐木的节奏感和众人吆喝声;中段女声二重唱,描写伐木工所见景致,接着由男声过渡的呐喊,表达的是一种愤怒以及回归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回归最后,呼应开头的洛山呼唤。这首歌是我认为艺术含量比较高的,带有历史沉淀,也有乡土特色,饱含感情,实为佳作。 徐霞:在音乐的道路上你是否会遇到过瓶颈,怎么处理与解决,为了提升自己有做过哪些努力? 二古月:瓶颈期肯定是有的,包括到了现在就目前这几天来说,我跟朋友合作歌曲准备参加全国的群星奖,这首歌我用了清唱版没有伴奏的五个声部,也是我第一次尝试运用阿卡贝拉这种手法,目前我写阿卡贝拉主要用佛教梵音和兴国山歌民俗文化音乐和山歌室内音乐结合写作,歌曲的禅韵很浓,也是我下定决心来另辟蹊径,寻找音乐的新的可能。这首歌曲描述的看起来是山水,但深层次讲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我写歌和别人不太一样,我写作需要时机和灵感的触发,所以动笔比较慢,因为在写之前我会亲身上山下河到处走走,通过亲身的感受来寻找旋律,实践才能出真知嘛,出去边行走边思考,有灵感会及时录进手机里,之后进行一系列的总结写词,所以我不会是那种坐在房间里就动手写词的人,我会寻求充分的思想和心灵自由,音随心走。 追求自由的创作状态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是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了我的学问还有待提升,很多时候我内心知道词曲要表达的是什么境意,但是到了纸上却难以表达,我的文化涵养与我的音乐天赋是不够匹配的,做艺术的也许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瓶颈,所以人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充实的。 徐霞:您获得过多项艺术大奖,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 二古月:人都说搞艺术的可能多少有点自命清高,但我并不觉得,创作歌曲和做其他的工作本质都是一样的,平常心对待就好。真正自己来评价自己的话,就是热爱我的音乐艺术事业,需要有独立的创作空间去发掘创新,音乐事业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肯定是会有重要作用的,就在兴国来说,地方音乐不仅代表多样性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传递出乡村与时代俱进的精神写照,现在大多数人做音乐做事业似乎都很着急,着急的要看到事情的物质利益,而去忽略这份事业背后的精神传承,以前古代文化事业代代记录代代传递,那如今历史的笔递在我们手上我们如何记录如何传递呢?我期盼把这份事业推到为人民作出贡献的高度,当然肯定少不了群众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可自通也,从1991年开始这份事业,到如今我的初心未改,我还有很多的歌曲未发行,准备做一版专辑出来,带着我的音乐初心,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音乐的力量,重视优秀的文化建设。 来源:百家号 徐霞ZXi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