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里乡的客家村庄河村,有许多世代流传的俗语。这些俗语不但反映了该村几百年前的老一辈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理性,而且透过这些俗语,也折射出了当地客家人对所普遍秉承的儒家观念的传承。在河村,关于应当怎样为人处世的俗语有很多,这里试列举若干,以图收管中窥豹之效。 ● 便宜不要,浪荡不收 所谓“便宜不要,浪荡不收”,就是不但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对于能白捡得到的钱财或各种利益也不能乱要,甚至是送上门来也不能要,如果要了,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退一步说,乱要“便宜”即使不会惹祸上身,也会有失于做人的道德良心。因而,对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应当像对待所遇到的“浪荡子”(即流浪汉)一样,千万不要“收留”。 在“便宜不要,浪荡不收”的观念影响下,向来绝大多数的河村人除了都不愿乱占别人便宜、坚持“无功不受禄”外,平时凡是受到过别人什么恩惠的,一般也都要想办法予以“偿还”而不想欠别人的“人情”。如进山里去砍柴、割草或去赶圩回来的路上,如果渴了饿了向路边人家要粥吃了,下次再路过的时候,就会带上一把青菜或什么东西去送给人家;如果是在圩上有什么事得到了哪个店家的帮助,也总是会尽量买点这个店家的东西以作报答。 ● 钱多莫忼人,子多莫强人 在新华字典里,“忼”字指的是“傲慢”的意思,而在河村人所说的客家话里,“忼人”,指的则是因自己势力大而得意,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取笑、羞辱甚至欺侮别人;而河村人所说的“强(读第一声)人”字,则指的是欺压、欺侮别人。 所谓“钱多莫忼人,子多莫强人”,就是有钱人不要因自己钱多富有而得意,蔑视、羞辱甚至欺侮那些钱财不如自己多的人;有儿子多的,也不要因为自己人多势众而欺负别人。因为河村人普遍都相信这样一种说法,凡是因“钱多”而“忼人”的,过后都会遭报应而变穷;因“子多”而欺侮别人的,今后也有可能会因伤残或各种病痛而人丁衰败,因而无论怎样有钱有势和怎样人多势众,也应当尊重别人和谦恭待人,这样才不至于受到老天爷的惩罚。 ● 亏众不亏一 “亏众不亏一”是河村人祖传的做事原则,即宁可让众人吃某一个人的亏,也不要让众人去占某一个人的便宜。因为,让某一个人占点众人的便宜,其所占到的这点“便宜”,分摊到众人头上时每个人所摊到的就很微小;而如果众人去占某一个人的“便宜”,那么,即使每一个所能得到的“便宜”再微小,但那个被众人占了便宜的人所吃的亏也就很大了。因而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是宁可“亏众”也不要“亏一”。 ● 人亏人冇死,天亏人才死 在河村,如果有人在吃了别人的亏时想不开,亲人或与之要好的人就会开导其说,“人亏人冇死,天亏人才死”,意思是说,被人亏待,受别人委屈,吃点别人的亏,是死不了人的,只有老天爷要亏待一个人、要置这个人于死地时,这个人才会活不下去。言下之意是现在只是他亏待你、欺负你而不是老天爷和你过不去,因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必过于在意和为之烦恼。 ● 人不见天见,人不奈你天奈你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凡是做坏事的,即使能瞒得了世上所有的人,也瞒不过老天爷。一个人如果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即使人家受害者奈何不了你,也会有老天爷来帮他对付你,让你受到应有的惩罚,因而千万莫做亏心事。此俗语和“人在做天在看”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下下做贼冇发,日日待客冇穷 这句俗语,也常被人说为“下下占人便宜冇发,日日打理人客冇穷”,其中的“下下”,指的是“经常”、“时常”。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天做贼偷人家东西的人,时常算计别人,占别人便宜的人,无论偷到了多少或占到了多少,也发不了财;而天天招待客人,天天施舍给人的人,无论花费了多少,也穷不了,因为苍天有眼,不会让贪婪、无良、抠门的人富贵起来,也不会让本分、善良、大方的人穷困下去的。 ● 傻人有傻福,乖人吃瘦鸭 相传有一傻一乖的两个人一起到圩上去买过节要用的鸭子,那个“傻人”在圩上看到有合适的鸭子马上就买了,然后就回家忙别的事去了;而那个“乖人”看到圩上卖的鸭子很多,心想等到快散圩时价钱一定会很便宜,因而就等着要捡便宜。谁知等到快散圩时他才买的时候,不但价钱没有便宜,反而买到的只是别人选剩了的瘦鸭。 “傻人有傻福,乖人吃瘦鸭”这句俗语,说的是那些被人算计了也不知道或被人占了便宜也不介意的“傻人”,自然也会有“傻福”的,因为老天爷看到“傻人”吃的亏多了,过意不去,就会通过人畜平安、做事顺意等来给“傻人”以补偿,而绝不会因为一个人“傻”了就不给他活路的。相反,一个人要是太精明,过于乖巧,“算盘太精”,结果往往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乖人”太“乖”,结果只能是“吃瘦鸭”! 正是由于有着这些劝人开阔心胸的俗语潜移默化的影响,河村这个有着8个不同姓氏的人聚居的客家村庄,自建村至今的三百多年来,各姓氏的人一直都能和睦相处而从无宗族纷争。其中,因接连很多代人都是单传而人丁很少、势单力薄的梅、李两姓人家,从来也没有受过任何大姓人的欺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若与哪个大姓的什么人发生矛盾时,即使是对方的兄弟来“做老”(即评判对错,调解纠纷的长者),那些前来“做老”的大姓人也都能够坚持就事论事,“帮理不帮亲”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