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嫣 今年已经74岁的李惠嫣,接受采访时满脸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不时唱上几句客家山歌,即便是不懂客家话的人,也会被她的热情所感染。李惠嫣14岁便与客家山歌结缘,如今已走过了一个“钻石婚”。退休至今,李惠嫣通过龙岗区老年大学这个平台,将客家山歌传承并发扬光大,将客家历史文化和客家人的情谊唱得悠远,唱得洪亮。 “沉迷”客家山歌 为其倾尽全心 1958年,14岁的李惠嫣作为学校音乐方面最出众的苗子,参加广东省第一届民歌汇演,她的歌声通过电台在全省一炮而红,从此便走上客家山歌的专业道路。由她领唱的客家山歌,受到当时国家领导的好评,多次成为接待外宾的重要节目。李惠嫣的工作生涯没有离开过客家山歌,退休前一直在梅州市艺术学校任教。 2002年,李惠嫣在退休3年后,接到坪地街道的邀请,为坪地创作一组客家山歌。“这3年,我安心顾家,弥补以前忙于工作对孩子、对家庭的亏欠。然而一提起客家山歌,我内心忍不住泛起涟漪,充满向往。”李惠嫣回忆道,“客家山歌是我终生热爱的事业,能继续传承客家文化,我更是满怀荣耀感,绽放新的激情。” 李惠嫣把这次“复出”看成是再一次参加工作,希望能让客家山歌更好地得到传承。她潜心研究坪地客家山歌与梅州、河源、广州等地山歌的历史渊源和差异,根据龙岗的风土人情和时代背景,创作具有龙岗特色的客家山歌。为了创作出精品,那年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李惠嫣都闭门不出,“好在子女都能理解包容我这个‘工作狂’,让我安心踏实地创作客家山歌。” 创新山歌形式 人人学唱“大众化” 2006年,龙岗区老年大学正式成立,李惠嫣受邀担任客家山歌班教师。第一节课来了30多名学员,一个月后学员就增加到60多名。 由于李惠嫣结合时代主旋律和龙岗特色,对传统客家山歌进行了改良,她的客家山歌班“一开嗓门”就一发不可收拾,既用传统山歌激发客家老人的共鸣,又用新创作的山歌吸引客居深圳老人的喜爱,大家以歌会友,焕发出“青春”的热情。 在当年举办的“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主题晚会上,李惠嫣创作的受到大家的追捧和传唱。晚会的组织策划者表示:“歌词很优美、很新潮,大胆地把老年大学创造的幸福生活,比喻成新婚穿上婚纱一样甜蜜,朴素地表达出老年人的精神面貌。”这也是李惠嫣尝试用普通话来唱客家山歌的开始,“让非客家人听得懂客家文化,感受到客家热情,加入到客家幸福生活中来。”李惠嫣说。 随后,李惠嫣创作的许多客家山歌都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客家声音。2011年,唱出了客家人对大运会的热情欢迎;2013年,李惠嫣为改革开放35周年创作了等18首山歌;2017年,被广东省老干中心领导指定唯一代表深圳市的作品,在广州举办的首届全国示范老年大学表彰大会上作汇报表演。 一眨眼,李惠嫣在区老年大学教学已长达12年,被大家公认为是教龄最长、学生最多、作品最多、德艺双馨的老师,她还编写和两本客家山歌教材,让大家都能轻松地学唱客家山歌,她也被大家尊称为“山歌活字典”。 近两年,李惠嫣用心在作品创作、唱腔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培育“接班人”,“我给他们布置的毕业考题是,待他们交出优秀的作品,我就能安心退休了。”李惠嫣说。 正能量观点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卖祖宗田,勿忘祖宗言,老同志在传承文化中,要尽全力、无怨无悔地去做。 ——李惠嫣 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0月18日 策划/统筹:何彩萍 文/图:赖颖慧 颜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