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地道的闽西客家山村农民,凭着他演唱特有的客家竹板歌,唱遍了欧、亚两洲,甚至登上了美国著名大学的讲台。他就是号称“客家山歌大王”的李天生。 李天生,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和福建省及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28年诞生在永定县湖坑镇宫背村,他从小在客家农村就接受客家山歌的熏陶,跟一些放牛老人学唱山歌,逐渐能即编即唱,在当地小有名气。1948年,他参加游击队任班长、副排长,仍口不离山歌。1954年复员回家不久,他被永定县委抽调参加县文艺辅导组下乡辅导和演唱山歌搞宣传。他演唱的山歌音域宽广、音色明亮、民间风格浓郁,并能一人表演男女声山歌对唱,广受欢迎。 1955年下半年,他先后参加了县、专区和省的“农村文艺调演”。他那独特的原生态民间歌唱浑厚发声法,那充满生动群众语汇的山歌、竹板歌歌词,获得各级调演组委会的一致好评,一路过关获奖,进而被选成为“福建省文艺代表队”的成员,准备参加翌年的“全国首届农村文艺会演”。 1956年冬,他和福建代表队同志们一起,晋京参加了“全国首届农村文艺调演”, 又是一炮打响,大获好评。并被大会选为优秀文艺节目之一,抽调进入了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客家山歌和竹板歌,收到很好效果。 在京演出结束后,他随队到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巡回表演。尤其在上海时,“中国唱片社”为他灌制了留声机唱片专辑,使他的客家山歌、竹板歌传遍了大江南北。从此,他便有了“客家山歌大王”的美称。 回到永定家乡后,从1957年6月开始,他先后在永定县供销合作总社的下洋、湖坑、抚市、陈东采购站工作,也经常在当地参加各类文艺活动演唱山歌。期间的1960年1月至11月,他被借调至永定县文艺工作团任编导兼山歌手,他演唱的歌声传遍永定的山山水水。至1983年8月,他在湖坑采购站退休。 2000年底,“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在龙岩召开,为李天生的艺术生涯带来第二个春天。为了使在大会“客家情”大型文艺晚会上首演的,我市组织创作的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更具乡土风韵,客家女指挥家郑小瑛挑选李天生担任乐曲的山歌竹板歌演唱演员。李天生的演唱,倾倒了数千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听众。不久,《土楼回响》荣获首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金奖,李天生的演唱功不可没。从此,他随着《土楼回响》,演到了上海、重庆等国内大都市,并在厦门为李鹏总理等演出。 2002年3月29日至4月5日,年已74岁的李天生应邀首次走出国门,随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一起赴日,参加“佐世堡市建市100周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及日本“中国文化年”等的活动。他演唱的客家山歌、竹板歌,再次倾倒了日本观众。演毕谢幕时,观众涌向李天生,争先恐后好奇地观看他手中的竹板,以至一个传一个,竟将竹板传不见了。后经日本友人的好一阵忙乎,才把竹板找回来。 2002年11月初,李天生生平第二次晋京,为党的十六大献礼演出《钟鸣盛世》大型音乐会,演唱客家山歌竹板歌,大获成功。 紧接着, 2002年11月17-22日,他随《土楼回响》应邀赴美国,参加美国著名的威斯里安大学主办的“中国当代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互相影响”为主题的音乐节,作了九天的演出、交流。这所大学,是宋庆龄等宋氏三姊妹就读的著名大学。郑小瑛指挥该大学交响乐团演奏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由李天生作客家山歌、竹板歌演唱。这是历史上首次由美国交响乐团演奏闽西客家民间音乐特色的交响乐,首次由美国乐团为闽西客家山歌手伴奏,首次让闽西客家山歌、竹板歌、树叶吹奏奏响美国本土。他们在那里一连五天与当地音乐家、大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李天生还应邀在登上该大学讲台,介绍客家山歌、竹板歌,并作示范演唱。临结束,他将带去的三付竹板赠送给了他们。来自闽西客家山村的农民,竟登上了这大名顶顶的美国大学讲坛,使美国电视台对他们的活动作了一连串的报道。 此后不久,李天生他们又到金门演出。让闽西客家山歌、竹板歌首次飘荡在金门上空。其中客家山歌大合唱,是由“金门县合唱团”现学客家话演唱的,而合唱团团长,竟由金门县长李炷烽亲任。李县长在演出前致辞说:“让我们共同用歌声代替炮声!”激起如潮掌声。 时隔半年, 2006年10月,李天生随《土楼回响》再次登上了台湾岛。他们先后在台北、桃园、高雄演出三场。把闽西客家乡野的山歌、竹板歌溶入大型交响乐中,是台湾民众闻所未闻。演出中,还邀请了台湾乐团三人加盟演奏。两岸艺术家的弦歌一室、丝竹共鸣,为此次演出平添了一番情韵。 2008年4月7日至30日,闽西客家山歌、竹板歌和树叶吹奏,随着李天生他们的应邀访欧演出,又飘荡在了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来法洲、埃森、斯图加特,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和意大利罗马等近十个欧洲大都会上空。 如今,李天生己年过八旬,子女们再不让他飘洋过海出国演出了。但他演出的身影,还时不时的出现在永定客家土楼的演出场所,仍会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奉献几曲闽西客家民间音乐的精华。 一位地道的闽西客家山村农民,凭着他演唱特有的客家竹板歌,唱遍了欧、亚两洲,甚至登上了美国著名大学的讲台。他就是号称“客家山歌大王”的李天生。 李天生,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和福建省及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28年诞生在永定县湖坑镇宫背村,他从小在客家农村就接受客家山歌的熏陶,跟一些放牛老人学唱山歌,逐渐能即编即唱,在当地小有名气。1948年,他参加游击队任班长、副排长,仍口不离山歌。1954年复员回家不久,他被永定县委抽调参加县文艺辅导组下乡辅导和演唱山歌搞宣传。他演唱的山歌音域宽广、音色明亮、民间风格浓郁,并能一人表演男女声山歌对唱,广受欢迎。 1955年下半年,他先后参加了县、专区和省的“农村文艺调演”。他那独特的原生态民间歌唱浑厚发声法,那充满生动群众语汇的山歌、竹板歌歌词,获得各级调演组委会的一致好评,一路过关获奖,进而被选成为“福建省文艺代表队”的成员,准备参加翌年的“全国首届农村文艺会演”。 1956年冬,他和福建代表队同志们一起,晋京参加了“全国首届农村文艺调演”, 又是一炮打响,大获好评。并被大会选为优秀文艺节目之一,抽调进入了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客家山歌和竹板歌,收到很好效果。 在京演出结束后,他随队到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巡回表演。尤其在上海时,“中国唱片社”为他灌制了留声机唱片专辑,使他的客家山歌、竹板歌传遍了大江南北。从此,他便有了“客家山歌大王”的美称。 回到永定家乡后,从1957年6月开始,他先后在永定县供销合作总社的下洋、湖坑、抚市、陈东采购站工作,也经常在当地参加各类文艺活动演唱山歌。期间的1960年1月至11月,他被借调至永定县文艺工作团任编导兼山歌手,他演唱的歌声传遍永定的山山水水。至1983年8月,他在湖坑采购站退休。 2000年底,“世界客属第16届恳亲大会”在龙岩召开,为李天生的艺术生涯带来第二个春天。为了使在大会“客家情”大型文艺晚会上首演的,我市组织创作的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更具乡土风韵,客家女指挥家郑小瑛挑选李天生担任乐曲的山歌竹板歌演唱演员。李天生的演唱,倾倒了数千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听众。不久,《土楼回响》荣获首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的金奖,李天生的演唱功不可没。从此,他随着《土楼回响》,演到了上海、重庆等国内大都市,并在厦门为李鹏总理等演出。 2002年3月29日至4月5日,年已74岁的李天生应邀首次走出国门,随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一起赴日,参加“佐世堡市建市100周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及日本“中国文化年”等的活动。他演唱的客家山歌、竹板歌,再次倾倒了日本观众。演毕谢幕时,观众涌向李天生,争先恐后好奇地观看他手中的竹板,以至一个传一个,竟将竹板传不见了。后经日本友人的好一阵忙乎,才把竹板找回来。 2002年11月初,李天生生平第二次晋京,为党的十六大献礼演出《钟鸣盛世》大型音乐会,演唱客家山歌竹板歌,大获成功。 紧接着, 2002年11月17-22日,他随《土楼回响》应邀赴美国,参加美国著名的威斯里安大学主办的“中国当代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互相影响”为主题的音乐节,作了九天的演出、交流。这所大学,是宋庆龄等宋氏三姊妹就读的著名大学。郑小瑛指挥该大学交响乐团演奏大型交响乐《土楼回响》,由李天生作客家山歌、竹板歌演唱。这是历史上首次由美国交响乐团演奏闽西客家民间音乐特色的交响乐,首次由美国乐团为闽西客家山歌手伴奏,首次让闽西客家山歌、竹板歌、树叶吹奏奏响美国本土。他们在那里一连五天与当地音乐家、大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李天生还应邀在登上该大学讲台,介绍客家山歌、竹板歌,并作示范演唱。临结束,他将带去的三付竹板赠送给了他们。来自闽西客家山村的农民,竟登上了这大名顶顶的美国大学讲坛,使美国电视台对他们的活动作了一连串的报道。 此后不久,李天生他们又到金门演出。让闽西客家山歌、竹板歌首次飘荡在金门上空。其中客家山歌大合唱,是由“金门县合唱团”现学客家话演唱的,而合唱团团长,竟由金门县长李炷烽亲任。李县长在演出前致辞说:“让我们共同用歌声代替炮声!”激起如潮掌声。 时隔半年, 2006年10月,李天生随《土楼回响》再次登上了台湾岛。他们先后在台北、桃园、高雄演出三场。把闽西客家乡野的山歌、竹板歌溶入大型交响乐中,是台湾民众闻所未闻。演出中,还邀请了台湾乐团三人加盟演奏。两岸艺术家的弦歌一室、丝竹共鸣,为此次演出平添了一番情韵。 2008年4月7日至30日,闽西客家山歌、竹板歌和树叶吹奏,随着李天生他们的应邀访欧演出,又飘荡在了法国巴黎,德国柏林、来法洲、埃森、斯图加特,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和意大利罗马等近十个欧洲大都会上空。 如今,李天生己年过八旬,子女们再不让他飘洋过海出国演出了。但他演出的身影,还时不时的出现在永定客家土楼的演出场所,仍会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奉献几曲闽西客家民间音乐的精华。 来源: 中国龙岩门户网 何志溪 日期:2014-1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