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绘作品《猿猿与咪咪》。 墙绘作品《森林童话》。 墙绘作品《窗子》。 光·景——公共空间艺术营造展览。 光·景——公共空间艺术营造展览。 市民在参观鳌湖艺术村的公共空间艺术营造展览。 隐在喧嚣城市里的鳌湖艺术村,可谓是城市里的一方“静”土。一排排客家建筑经过翻修后,不再破败脏乱。引入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让老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走在鳌湖艺术村的巷道中,还能看到一幅幅色彩艳丽的墙绘作品,这让前来打卡游玩的人有了意外发现。新与旧的强烈对比,东西方的文化交融,让这座古村愈加散发出极具现代感的艺术气息。 老房子的“新外套” 20余幅墙绘作品,由十几位当代艺术家积极参与绘制,鳌湖艺术村的老房子,由此换上了一件件“新外套”。这些作品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展示,让身处鳌湖艺术村的人恍惚间有种时光错觉,分不清是身在传统的客家老屋,还是张扬的现代建筑。 大面积的蓝色和土黄色,形成了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作品。作为专业的绘画从业者,谭轩用了一整扇墙,讲述了一个“森林童话”故事。“生活于此应该像城市森林里的乐园。”飞鸟、走兽,水、植物……在这个“森林童话”中,一切生物都是悠游自在的。 看,“这里有一个窗子”。老房子的外墙上,有一个老式的玻璃窗。生锈的窗框,讲述了岁月的故事。著名插画家蔡伊楠发现了这个窗户,并给这个寂寞的窗户添了些“小伙伴”——颜色多彩的鱼和一个抱膝的小女孩。屋内居住着谁仿佛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推开这扇窗,或许就会发现另一个新世界。 两个极富当代生活气息的卡通形象,是出自艺术家梓哲之手,名字叫做“猿猿与咪咪”。西装革履的猿猴抽着香烟喝着咖啡,一旁的猫咪穿着精致的套装挽着手袋。梓哲说,他是在用深圳科技行业的程序猿与金融行业的猫女来表达对深圳高端行业人士的卡通化描述,展现新深圳的日常细节。 “这幅作品是我个人花了三天时间完成的,主要是根植深圳文化原点的基础进行创作的文创形象。”创作需要一个完整的构思,每一笔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为了让墙绘的图案更具有冲击力,两个卡通形象周边还绘上了传统的祥云图案,凸显装饰效果。梓哲说:“墙绘的存在,与本身的老村、老房子形成了对比,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融合,我觉得给老村绘上现代的墙绘,突破了传统的界限,赋予了更多的人性自由。” 多元创意激活社区文化氛围 多元创意植入老村生活,让原本慢时光的老村,也渐渐潮流了起来,成为了一个新的拍照打卡地点。鳌湖艺术村的负责人邓春儒介绍,这些墙绘的出现,起源于“光·景——公共空间艺术营造”墙绘展,在这个展览中,邀请了深圳当代艺术中的年轻新锐力量进行艺术创作。创作者针对社区的地方文化进行实践创作,其中一半创作者本身就居住在鳌湖艺术村,他们把生活的观感体现在创作题材上。 发源于美国纽约街区的涂鸦墙绘,从破坏城市景观到增添城市、社区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已逐渐发展成一种被广为接受的艺术形式。“鳌湖艺术村的艺术活动,是以直接的、大范围的角度,全面呈现和探讨艺术家的工作及对社区产生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推动艺术生活化的概念落地实现。” 在邓春儒看来,墙绘展把文化艺术留在了观澜,留在了鳌湖艺术村,激活了社区文化氛围。在他和艺术家、社区居民的内心,都有个愿望,无论是鳌湖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能因墙绘展艺术创作的渗入而带来真正的改观。龙华新闻记者 袁春燕 通讯员 王亭/文 蔡维泽/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