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东 赖荣强 平远民间文艺队伍中,有个被称为“平远陈佩斯”的草根演员黄均祥。曾在平远县东石镇文化广播站工作三十多年的他,上台就能唱几首客家山歌、做个角色扮相、走几步演员特有的台步、哼几句京腔、敲打一阵威风大锣鼓……而且展示出来的各样才艺功底还挺扎实呢。 ![]() 黄均祥在指导小学生学习擂鼓。 退休后投身群众文艺舞台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文化市场全面活跃,各地个体文化团体陆续出现。地处山区的平远县也先后有几家自由组合式的乐队露脸。黄均祥2008年刚从镇文化站退休,一家“好日子乐队”便邀请他加盟以增强乐队实力。进入乐队后,他广泛联络有才艺的社会人才以增强乐队的演出实力,并一改乐队小打小闹的做法,大胆增加新鲜节目,让乐队闹热了起来:流行歌曲演唱、集体舞蹈、山歌对唱、短戏剧、小品、三句半……节目生活气息强,加上演员表演得生动活泼,深受群众喜爱。黄均祥也不时上台演唱自编的客家山歌,小品中演什么像什么,且以丑角居多,让观众看得乐不可支。 黄均祥有如此演技,又擅长团队的管理协调,自然得到了乐队组织者的推崇。为让乐队能发展得更好,2012年,组织者将“好日子乐队”改为“好日子乐团”,并一致推举黄均祥为乐团团长。近年,好日子乐团生意红火,年均演出三、四十场,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文化管理部门的肯定和认可:2016年,该乐团以“好日子演艺有限公司”的名称作为一家文化企业得到县文广版新局的注册,成为该县唯一一家注册的文化企业。 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均祥在着重经营打理乐团的同时,还主动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并组建宣传队伍。2010年春,他在家乡组建了大屋村金狮表演队,按南派的风格和特点,将四条金狮舞得活灵活现。作为牵头人的黄均祥除负责队务和技术指导外,还担当了擂鼓手的角色。 黄氏头部拳,是他所在家乡本土的传统技艺,为了弄清该技艺的历史源流和具体拳技,他专程到该技艺的发源地蕉岭走访当地黄氏宗亲中的老者,最终得到真传并开发用于舞台表演,并成功将该技艺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多才多艺的黄均祥,总是被有关单位“惦记”着。他所在镇的中心小学2015年被该县宣传部定为“乡村少年宫学校”。为传承和发扬当地文化非遗项目,学校将“黄氏头部拳”和“金狮表演”列入开展的活动项目。这方面的辅导教师难找,学校领导自然首先想到了黄均祥,便登门将他请去任辅导员一职。为保证学习质量,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他都会准时到校,对低龄学生一招一式不厌其烦地指导。他将县内多项非遗项目技艺糅合进独立的节目里,使节目的观赏性得以提高。近三年,他指导打造的节目均取得了好成绩:《红红的日子》《威风锣鼓》和《客家非遗放异彩》等节目均获县教育系统文艺展演一等奖。 去年,为宣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县文化部门专门组织了一场由各镇参加的非遗项目汇演。为了做好演出准备,各镇组织演出人员加紧进行排练。但一些镇缺乏专业辅导人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黄均祥。为满足各镇的要求,黄均祥只好加班加点轮流前往各镇指导。到场后,从动作改动到内容编排,他总是能想出让人信服的好点子,使节目有很好的改进。除了不断发出指导口令,还得身体力行指导演职员规范动作,那阵子,他忙得团团转,回到家来,身子像散了架似的累得够呛。有好心人劝他,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该爱惜自己的身子了,他笑着说:“趁自己还做得,就尽量多做些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