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天蓝>>的创作灵感源于2016年12月获批的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基地”组织的采风经历。编导以最具代表性的客家物质文化之一“蓝染”的传统工艺为创作背景,希冀通过“蓝染”的符号性艺术形象传承客家“平和、自信、内敛、隐忍”的岭南文化与中华古朴的工匠精神。 作品表现了客家男子勤劳、欢快的劳动场面。在艺术表达上,那一抹蓝色呈现出独有的光亮: 第一,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解读“染天蓝”三个字:“染”是艺术的表现生活——既有客家后生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又有拧成一股绳、乐于创造的智慧;“天”是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天道酬勤”“天人合一”,用岭南客家人吃苦耐劳、乐观风趣、追求美好生活的个性特征与精神风貌,形象地诠释客家民俗文化与工匠精神;“蓝”是意境营造的颜色——染具的蓝、服饰的蓝、天空的蓝,构成一幅祥和、广阔而美丽的生活图景。 第二,客家音乐衬托舞蹈形象,彰显艺术魅力。客家山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品,一首从祖辈延续下来的“一浸二泡三扭干,旧衫进去新衣服穿”的民谣,将客家的淳朴民风完美地融入了舞蹈形象,唤起客家族群的集体记忆。 第三,创编手段新颖,动作语言极具岭南地域特色,诙谐的“矮桩步”、稳健的“马步蹲”、欢快的“蛙步跳”均从客家原生活状态中提炼,同时,通过“夸张”“变形”等艺术处理,使“揉搓”“踩水”等工艺动作传统而不失现代,活泼幽默,表现出谐趣之美。舞蹈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舞台调度极具空间透视审美效果。 第四,表演本色,青春逼人。舞蹈演员没有炫技,没有造作,用纯朴、澎湃的激情宣泄内心的情感。 精彩剧照 摄影报道:中舞网首席摄影师石头(@石头ro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