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汉剧:客家人的“家乡戏”

客家联盟 01-23

闽西汉剧《二度梅》彩排现场 

        日前,福建日报全媒体推出“文脉颂中华”系列专题报道,获得网友的普遍好评。目前,“文脉颂中华”系列专题报道推出第三期原创视频《汉调楚腔曲婉转 剧承百年韵流芳》。


       闽西汉剧,是流行于福建西部的地方戏曲,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福建六大剧种之一。据传,清雍正、乾隆年间徽班南下,传到福建闽西和广东,为了与当地的戏曲区分开来,故称“汉剧”。


    闽西汉剧因唱腔悦耳动听,韵味无穷,被客家人亲切地称为“家乡戏”,而它的声音也早已经被牢牢刻在客家人的文化中。


    婉转甜美 曾一票难求

    闽西汉剧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用部分昆腔、高腔、吹腔、南词北调,并吸收了大量在闽西、闽南广泛流行的民间小调和佛教、道教曲调。


    “相比于高亢激昂的京剧,南方人更喜欢婉转的汉剧,感觉很甜很美。”闽西汉剧传习中心青衣演员沈亚婷说。今年28岁的她,学习汉剧已经有15年,而引领她一路坚守的,就是闽西“汉剧皇后”——邓玉璇。


    今年81岁的邓玉璇老师唱了63年汉剧。回忆起闽西汉剧的辉煌,她记忆犹新:“我们这个剧团辉煌的时候,有观众为了买票打架,还有人拿凳子砖头排队抢第二天的票,这在当时很平常。”


    随着信息和科技快速发展,在多元化娱乐形式冲击下,汉剧和其他传统老手艺一样,面临着传承人才断档、演出团队不稳定、观众群体老龄化等困境。


    “现在不要说卖票,就是请人家进来听,还要发纪念品才行。到这种程度,你说我担忧不担忧?”邓玉璇说。


    入选非遗 被保护更需被传承

    2006年,闽西汉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断档了近20年的闽西汉剧再次出现在大家的眼前。纷繁复杂的脸谱身段,久远的动人故事,唤醒的不只是对一方舞台的记忆,还有对这门传统艺术的传承责任。


    一直以来艺人师带徒、团带班、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显然已不够。为传承闽西汉剧,中央、省文化厅搭建“国家艺术基金”“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福建文艺发展基金”“福建省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等资金申报平台,鼓励地方剧团申报项目,扶持文艺项目建设。


    自2013年起,省文化厅、省财政厅以政府购买演出的形式,鼓励、扶持地方非遗剧团开展“文化惠民·周周有戏”公益演出,每年至少完成102场演出。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还组织相关人员编撰出版《闽西汉剧丛书》,推广宣传闽西汉剧。


    在政府和传承者们的推动下,闽西汉剧薪火相传。“从2013年到现在,每年进到社区、校园、军营演出,基本在150~200场之间。”闽西汉剧传习中心主任刘佳柳说。来源 :东南网

------------------------------------------------------------华丽分割线--------------------------------------------------------
添加 小编微信kjhuge,拉你入300+客家文化交流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