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丘逢甲、孙中山、廖仲恺、朱德、叶挺、叶剑英,他们都是客家人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气候的变化,往往导致寒地民族向暖地挤压的规律。这一趋势在中国历史上也造就了中原民族向南迁徙,这也是作为汉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初始原因。 客家人的发展源流,与天下大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因自古以来北方的历次战乱,客家先民逐渐从中原南迁,繁衍出客家民系;到了清代又因为反帝反封建的波澜形势而而导致几个大的事件,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另外,因地方经济文化利益等基层矛盾因素,明清时期但凡有大量客家人定居的地方,从广东到台湾,往往爆发土客械斗,这些问题都是源于土地和国家整体的政治局势。 不过,当西方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敲开了落后中国的大门时,在两岸的客家有识之士纷纷适应形势、改变思想,将社会斗争的主要方式从过去的农民起义或械斗的形态逐渐走上了为建设现代国家而革命的道路,并涌现出刘永福、丘逢甲、孙中山、廖仲恺、朱德、叶挺、叶剑英等一批伟大的革命先驱。 客家人能够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急先锋"符号,一方面源于经济和阶级,但笔者认为更是因为——客家民系这一族群在长期的迁徙,和艰苦发展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客家精神"是吻合中国追求现代化国家的革命精神。除了为自己的不平等而革命,更为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追求平等中做出贡献。 日本对台湾客家家园采取"三光政策" 即便腐朽无能的满清政府屡屡丧权失地,但客家人却始终战斗在为保卫祖国河山、对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流血牺牲的第一线:晚清刘永福的黑旗军先是在广西地区和越南境内辗转抗法,后来转战台湾又广招客家勇夫,发起全民抗日运动。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彻底霸占台湾领土和剥削台湾的物资,不惜对台湾的客家家园采取"三光政策"。这些事情对于内地客家同胞而言也造成了极大震撼:"国之不强,何以家为?" 另一方面,晚清朝廷的政治腐败,和对于南方土客械斗的处置不公,更加剧了客家族群向海外迁徙的动力,以及一些客家有志之士开始寻求救国图存道路。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众多的思想先行者中就不乏客家人的身影,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军政领域,几乎是客家人广泛活跃的舞台;丘逢甲在广东蕉岭培育的客家人不仅秘密地联系着台湾客家人(助力后者坚持地下抗日爱国运动),更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的支持和相应。 另外,李光耀等在后来的20世纪中后期影响东南亚政治格局的华人政治家,也是客家人的血脉——他们的祖上正是晚清时期历尽艰险闯荡并立足南洋的客家工商精英。 伟大征途,红色血脉 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南方进行的土地革命,也有着许多来自客家人的支持。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许多客籍共产党人早期的农民起义,依托贫苦和被剥削的客家佃农,这些农民工人阶级长期的被压迫,主要问题就是土地和经济问题,而各地响应而来的红军所建立的苏区和根据地上很多更是客家聚集地,特别是作为中国特色土地革命运动代名词的井冈山地区,世居人民更是以客家人为主。 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牺牲的红军战士有80%是客家人;有"客家将军县"美誉的江西兴国更是为新中国提供了许多将军和元帅;还有一批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领导人直接影响到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这些客家先辈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骄傲和效法。 "硬颈"精神:两岸客家爱国血脉紧密相连 千百年来,客家民系一直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发展与复兴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客家方言常说的"硬颈"精神的体现,更同时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屈精神的深刻继承。 而且不仅仅是刘永福、丘逢甲这类近代有识客属发起联系两岸客家血脉的运动,即便是海外客家也在不同时期积极响应祖国的革命以及发展建设,如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大批东南亚客侨归国投身以海南岛为典型模式地区的工农建设、改革开放后又有大量海外客侨在祖籍地投资兴建"三资企业"。 最后有必要说一下台湾近现代客家人独特的发展环境。台湾客家与日本殖民者的长期矛盾,以及日本殖民者的分化使得台湾客家族群深受其害。在台湾长期的反日斗争中无论在抗粮抗税,农会工会运动中都能看到许多客家前辈,无论是立言立书立行,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和日本殖民者进行斗争。 而在台湾光复后的早期(1945年到1949年左右)这批抗日客家力量在台湾,更有一大部分的前辈选择了认同祖国大陆的红色力量: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决定调遣约300名政治军事骨干到台湾组织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并从中央和华南局组织能通闽粤东方言的干部赴台进行组织建设。 在台湾,"红色祖国"的理念得到许多进步人士的支持,同样的也有很多客家人参与到了抗争国民政府的腐败以及一些学习红色理论的读书中。但认同红色祖国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客家人在1952年确定搁置解放台湾后,以及在白色恐怖下逐渐销声匿迹,有的受到政治迫害,有的隐藏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这些红色的思想直到党外运动开始后又再度发芽。 关于影响和破坏两岸客家共同爱国血脉的一些现状之忧思 1、日本"以番制番、以汉制汉",分化族群制造矛盾 总的来说,台湾客家人在长期特殊的历史发展中仍然坚持爱国主义与阶级革命思想,大趋势上是值得肯定的。但遗憾的是,还有一些自近代以来直至当代发生在台湾的政治现象,值得警惕,现向大陆和海外同胞读者们分享一二。 日本在近代攫取台湾后实施的殖民统治采取了分化措施,"以番制番、以汉制汉",在台湾大搞所谓"谱牒研究"和"宗教祭祠研究",这一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在台湾的汉人,通过族群划分来制造矛盾。这与台湾乃至大陆华南社会传统的"族群械斗"大有相别,具有更大的社会破坏力。 2、"泛绿客家"急先锋的形成 传统"族群械斗"主要只是族群间的自然行为;但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这一过程,其效果却是分化了一部分的客家人,通过给予其相对"优厚"的社会资源利益来牵制闽南和下层客家人,甚至有一部分直接替日本人在军工产业上提供劳动力、还有些客家"学霸"被"筛选"出来直接为日本在台的高端军事、政法利益服务。 这些人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后代,就是目前成为在台湾推动"泛绿客家"的急先锋,企图将客家人推向"台独"这样一种背祖忘宗的思想和行动火坑中。而从长期的政治脉络而言,由于台湾社会发展至今日,闽客之间的矛盾已经从土地矛盾转为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矛盾,结合时事现象以说明:在上次(2014年)的"九合一"选举中,我们能发现蓝营仅存的执政县市中客家的比例算多(还基本能代表在台湾的"泛蓝客家"力量),尚对遏制"深独"能起到很大程度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有如前高雄县长杨秋兴的倒戈(这样的负面例子),笔者认为这在大背景下也和闽客之间的权力利益有关。 3、"客家委员会"政治上却为"台独"服务 当然,对于笔者而言,因个人家世背景和政治信仰,更关心和在乎"在台红色客家人"的群体发展。在国民党治台初期实行白色恐怖和"动员戡乱"后,即便大多数在台客家人最后选择了认可国民党,但是红色痕迹却经常在笔者的客家前辈中浮现,也影响了笔者的这一信仰不会动摇。 而另一方面,当前的一股政治变化值得警惕——蓝绿两党的精英在政治认同上竟然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合流"——只做"台湾人"不做中国人,只谈"中华民国"怎么在台湾长期垄断统治权而避谈统一,甚至就连"客家委员会"这一官方组织也(虽然在文化上为客家服务)政治上却为"台独"服务……如此之多触目惊心的现象不一而足。在蓝绿都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我们台湾爱国客家人还怎么拥抱自己的祖国,怎么继续继承客家革命和心怀天下的使命呢?这是我的忧虑。 祖国的完全统一,才是我们客家民系幸福安康的根本 客家人具有敬重祖先、重视国家兴亡等种种光荣的民系传统,而这一传统的生生不息,根本上是因为我们千万客属回望集体的历史记忆而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强大的祖国和稳定的家园,国家就会不幸,我们客家族群就也将继续颠沛流离;而祖国的完全统一,才是我们客家民系幸福安康的重要根本。 值此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笔者也谨祝愿海内外一切客家同胞能够在国族认同的思想上践行习近平主席"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之谆谆教诲,将这颗"扣子"确立为——团结起来同"台独"、"港独"等具有现实危害性的错误政治思潮作斗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绵薄之力。来源:青年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