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 拙 如果说,梅州有哪项公益活动举办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答案必是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没有之一。昨日举行的梅州市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15周年暨2017年助学金发放仪式上透露,15年来,梅州市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共筹集社会爱心捐款9230.81万元,帮助19859名贫困学生上学。 15年,从小众走向大众,受助学生不断增加,爱心群体不断壮大,各级领导、海内外乡贤、社会爱心人士、公益机构等鼎力相助,汇成一股股爱心滚滚洪流;15年,从单向走向多维,从个人(企业)助学发展到机构助学、社会组织助学、受助学生反哺助学,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形成了外助与内生共同作用的良性闭合循环;15年,从一个个单纯的美好愿望,演变成凝聚满满正能量的公益壮举,托起了梅州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浓厚底色,更对推动梅州精准扶贫攻坚,加快振兴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过去,“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文化标签。在梅州,更有“宁可不吃饭,也要让孩子读书”的民谚。当社会盛传“寒门难出贵子”“读书无用”等质疑声时,梅州举全市之力,担兜底之责,坚守崇文重教优良传统,坚持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坚信“读书改变命运”,让广大贫困学子看到了人生拼搏的无限希望,也涵养了一座城市作为“文化之乡”的坚毅品质。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这种坚守、坚持、坚信尤显难能可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智,要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而在梅州,响应这一号召的各项举措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事实上,在梅州市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中,总有诸如干群联手、“为爱奔跑”、企业反哺、贫贫相助等爱心细节感动着我们,总有许多自爱自立自强的求学故事印证着“读书仍是打通阶层上升渠道的有效途径”的现实启示。从这个层面上看,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助力一人一家的脱贫奔康和凝聚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更有利于打破社会阶层板结、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一臂之力。 从“崇文”出发,向“小康”进发。梅州市扶助特困学生上大学活动开了个好头。笔者期待,这一活动不断创新形式、持续帮助贫困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贫掉队。同时更期待,各方力量延伸帮扶触角,更加关注基础教育、兼顾城乡平衡,从根源上、本因上更加关注那些教育基础设施短缺、师资匮乏的落后地区,更加关注没能接受更好教育而过早辍学的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进一步擦亮梅州崇文重教的底色,夯实文化之乡的基础,铲除教育短板的穷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