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斗岩上唱山歌 客家人爱唱山歌。 当下,喝酒、打麻将、打扑克、上网已成为很多人的主要消遣方式,唱山歌者渐少。其实,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文艺休闲很有必要,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大有裨益。山上空气新鲜,唱歌可锻炼人的肺活量,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中秋节放假期间,永永、河河、辉辉三男与美美、丽丽、娇娇三女相约来到位于长汀城南的朝斗岩,六人欲在朝斗岩上唱山歌。朝斗岩之岭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美丽壮观的亭子悬挂于山崖,古寺里梵音声声,香烟缭绕。一向爱唱山歌的他们面对秀丽的景色,再也忍不住歌喉了…… 永永放声歌唱:八月十五赏月华,阿哥出饼妹出茶。阿哥好比长流水,妹妹好比嫩细茶。美美指着永永的脸说:讨厌!然后唱道:麻竹搭桥肚里空,两人交情莫透风。燕子衔泥口要紧,蜘蛛结网在肚中。 河河接着唱:东边落雨西边晴,新做田埂唔敢行。灯芯造桥唔敢过,心肝想妹唔敢声。丽丽唱道:有了小孩要顾家,莫再贪心爱野花。要学鸳鸯成双对,唔学野蜂乱采花。 辉辉唱道:同妹出门看风光,同游朝斗影双双。同登山坡手牵手,同数罗汉共烧香。娇娇唱道:双双携手同上冈,有意无意偷看郎。脚跌石头要哥抱,只怨石头唔怨郎。 永永唱道:山歌唱来心开花,日头出来唱到斜。唱到水落石头出,唱到河鱼摆尾巴。美美唱道:首首唱来很好听,客家山歌有名声,人人敢把心事唱,老妹唱歌情义深。 河河唱道:要唱山歌大家来,高山坳里搭歌台。妹如有心同哥对,唱到大家心花开。丽丽唱道:山里对歌堆打堆,有情有义忘记归。唱到山花笑开口,唱到鸟儿也停飞。 辉辉唱道:一朵山花十分靓,唔晓老妹何姓名。手指花瓣向妹问,阿哥有意问花名。娇娇唱道:老妹姓花名好娇,花香叶青人喜欢,若要哥哥肯勤劳,随时可以摘回家。 传统的客家山歌在山谷中回荡,树上的鸟儿也仿佛在叽叽喳喳地学唱山歌,滴水洞落下的山泉水叮咚作响,好像在为山歌尽情伴奏……□余勇生
“山歌爱唱下坝墟,涯唔唱来你唔知。条条大路通南北,可下广东上江西。” 不久前,笔者随市作家协会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作家、文艺家们走基层,来到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商贸古镇武平县下坝乡下坝墟,终于又听到了久违的“下坝山歌”。 武平县下坝墟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开埠,完备的城市功能不但造就了经济的繁荣,同时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文化。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传承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升华。其中“下坝山歌”在客家山歌中独树一帜,被人们誉为“客家二人转”。 “下坝山歌”秉承了客家山歌曲调优美、取材广泛、老少皆宜等特点,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完整的曲谱和韵调,软硬适中的下坝方言更近普通话,如果说陕北民歌“信天游”是粗犷雄壮的北方汉子,那么“下坝山歌”就是江南水乡柔美娇艳的少女,悦耳的曲调委婉婀娜、惹人心动。“下坝山歌”的歌词大多是生活和劳动俗语,无需刻意加工,信手拿来,演唱时也不需要耀眼的舞台灯光,更不需要复杂的布景和乐队伴奏,正式的演出只要男女两人,采用问答、对唱、合唱、猜谜等形式,歌词中包含隐喻、借喻、拟人、拟物、排比、对比等各种表现手法,就把山水风光、政策法律、人物故事、生活哲理、男女爱情等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狮子山来好风光,山秀峰奇水流长。三步一景看唔够,旅游休闲胜天堂。”“一劝涯郎眼莫花,上路唔敢开快车。交通法规爱牢记,安全连着你我他。”人们无论是在田间地头、下坝河畔,还是上山劳作、撑船放排,甚至做饭喂猪都可吟唱。 过去的“下坝山歌”,大多是歌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倾吐生活艰辛和描写男女情爱,由于其典型的“郎搭妹”形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禁止,人才断层,“下坝山歌”近于失传。 下坝山歌最有名,一下半下唱唔成。 科学发展谱新曲,下坝靓过武平城。(邱顺淇 作者系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也谈客家山歌“二人转” 这是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亲历的一件事。 1965年,是三年困难时期过后经济建设得到全面恢复和好转的一年。1962年开始的“三自一包”政策,给广大农村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至1965年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比起三年困难时期,真有天壤之别。农村呈现一派祥和安康、快乐的太平盛世景象。就在这一年,我才真正领教过客家山歌的二人对唱。 那是1965年的中秋节晚上,公社文化站的彭维尧同志组织了一场福建、广东两省的客家山歌对唱会。 下坝公社(现为下坝乡)所在地的下坝墟与广东平远差干公社的湍溪大队山水相连,以一条小溪为界。小溪上有一座宽约3米,长约8米的石拱桥,桥东是福建,桥西是广东。石拱桥下的小溪流出约50米,就进入了下坝河。这是一条流经广东蕉岭直连韩江的支流。河宽60多米,河的对岸是差干公社的湍溪大队。河中有渡船。长年有人摆渡,是河对岸湍溪人进入福建下坝墟的唯一渡口。那天晚上的山歌对唱地点:福建方面的在河岸上的“三槐地”,广东方面的在对岸湍溪村的大榕树下。双方聚集了几十个人。晚上8点左右,一声“呼噢”,松口腔的山歌就开始了。 首先由下坝的一个中年妇女开腔—— 爱唱山歌二人来, 一条去哩一条回。 三条去哩么条转, 样般喊涯唱得来? 紧接着广东方面由一个男子开唱—— 对岸阿嫂你莫慌, 今夜和你唱一场。 唱到月亮西边落, 唱到日头东边上。 福建的女子又回一条—— 八月十五看月华, 妹出月饼郎出茶。 食妹月饼甜到肚, 饮郎细茶开心花。 对方又回一条—— 八月十五看见光, 嫂子同歌隔条江; 敢好细茶无法饮, 敢好月饼也难尝。 就这样松口腔的山歌一条去,一条来,一直唱到晚上9点多。两岸围观者欢呼雀跃,为他们的歌声和即兴发挥声声叫好和鼓掌。彭维尧同志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提议各自再来一条就结束吧!福建方面首先唱出:“广东阿哥你爱D(知)。月半过哩就是圩;山歌唱尽情难了,你若无情就去归。”广东方面也唱出:“福建阿妹你也D,看来时间么早哩。一首山歌难唱尽,明年今日再和你。”几十年过去了,我记忆犹新。 第二年,由于“文革”,“明年今日”就再也没有过了,成为遗憾。□吕德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