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推进经济起飞的同时,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加快龙岩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 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龙岩多年来特色文化繁荣发展,红色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客家文化传播力不断提升。 新的起点 新年伊始,龙岩收到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获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复的文件。这标志着闽西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闽西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文化发展传播的原乡故土。有关客家文化专家称,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促进文化、自然、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传承客家文化,留住文脉和乡愁,建设亿万海内外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春节期间,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民间故宫”培田古民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等地,迎来一拨拨属于它们的仰慕者。他们陶醉于秀美的风光与客家先辈们的鬼斧神工;戏台剧场,抑或是公园一隅,汉剧、十番音乐、龙灯、船灯、木偶戏、客家山歌等文化瑰宝吸引着八方游客…… 在闽西大地上,物质文化遗产星罗棋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心口相传。对闽西文化人来说,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报成功,既是期盼已久的最高荣誉,也是水到渠成的圆梦之旅。 2016年11月中旬,文化部专家组一行对申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闽西浓厚的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氛围以及取得的成效,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闽西客家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尤其是近年来闽西对客家文化非遗保护重视的程度及成效真是太大了。”两次前来闽西考察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原巡视员、中国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小璞赞不绝口。 这次文化部批准设立的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范围为“古汀州八县”,即包括现今龙岩市的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三县。保护区面积1.94万平方公里,人口292.1万人。 近年来,龙岩市以永定土楼这一世界级文化品牌为重点,大力加强闽西客家文物古迹、闽西汉剧、十番音乐、客家山歌、客家戏曲、客家民俗等特色文化的保护,深入研究客家民系、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挖掘客家民俗活动的丰富内涵。 2008年底,龙岩市启动实施打造“海峡客家”品牌计划,5个客家县每县重点打造1个县域特色文化品牌。其中,永定做足客家“楼”文化,上杭做深客家“根”文化,武平做大客家“佛”文化,长汀做强客家“城”文化,连城做好客家“民俗”文化,全面深入推进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 2009年起,龙岩市投入30多亿元资金,先后建成一批客家博物馆(园),成为保护传承展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载体。 目前,龙岩市有国家级“非遗”8项,省级26项;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40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110个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村、镇)12个、省级1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7个,充分体现了闽西客家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完整性。 红色基因的传承 今年春节期间,在共和国的精神高地——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五湖四海的“朝圣者”接踵而至,穿梭在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时空中,探索红色遗风,追寻先烈足迹,品读革命历史,重温古田会议精神……据了解,春节期间古田旅游区接待游客接待游客19.12万人次、同比增长22.3%。 龙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是彪炳千秋的古田会议召开所在地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九位、十位大将中有八位、57位上将中有过半,都曾在闽西战斗过。 当年,闽西10万儿女参加红军、在册烈士2.36万人。1955年至1965年间,授衔的闽西籍开国将军68位,占福建籍将军总数的82%。 近年来,龙岩市找准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主题与定位,大力打造以古田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品牌,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能量。 苏区后辈身上,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生俱来,对红色基因的传承耳濡目染。老区人民深知: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都难以传承。 王福如,身残志坚,靠自己的努力,拿下“中国自强之星”,建起一个残疾人创业园,为残疾大学生创造一个自立自强的平台;“断臂铁人”兰林金,六年执著,终换得山头绿树成荫……无数的闽西子弟,传承着闽西老区的光荣传统,敢打敢拼,用心擦亮闽西的红色品牌,在新龙岩的建设中为着同一个梦想挥洒青春。 唱响红色文化,提升品牌效应。龙岩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今后龙岩市将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内涵研究,大力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 “海峡客家”促两岸融合 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思贤村是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的祖籍地。该村正着力建设富有台缘文化特色的“海峡文化交流第一村”。村中环境优美,桂花飘香。 据当地村民介绍说,“吴伯雄宗亲分别于2000年、2008年、2012年三次回乡谒祖”,“家乡的点滴改变都让他们感到很高兴”。 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两岸民间交流交往日益热络,激发了更多台湾岛内客家人对“根”的思念。 “台湾同胞来参观多是慕名而来,结伴同行。”在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的古朴院子内,已于此工作4年多的讲解员赖志斌见证了众多台湾同胞前来翻族谱、寻根脉。 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位于龙岩上杭县,是中国大陆唯一以客家族谱为收藏内容的博物馆,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客家乡亲提供寻根探源、族谱对接等服务。 众多台胞寻根故事中,令赖志斌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台湾客家涂氏裔孙寻根团一行24人的到来,“他们当中最老的已84岁,最小的是初中生。跨越海峡而来,老人说要让年轻一辈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成立21年来,已经收藏了闽粤赣客家地区150个姓氏的族谱两万多册,还有馆藏文物逾3.5万件。 2009年和2010年,两岸客家族谱文物在台湾举行了两次巡回展览,全面展示了闽台同宗同族的历史渊源,引起台湾客家乡亲热烈反响。 两岸共通的客家渊源,不仅拉近了两岸民众的距离,也为两岸民众架设起了文化沟通的桥梁。 同为福建省客家文化保护建设十大项目之一的永定客家博览园内,已完成布展的福建土楼博物馆,将成为海峡两岸客家人守护、传承、运用祖先珍贵文化遗产的交流基地。 武平定光佛是闽台客家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定光文化”是龙岩打造“海峡客家”的一张客家文化品牌。“两岸应共同弘扬定光文化。”客家文化研究专家刘大可认为,定光佛信仰自传播到台湾之后,便成为赴台客家同乡凝聚力量的纽带、团结斗争的旗帜、足迹原乡的象征、日常生活的守护神。 常来常往,越走越亲,保护中华大家族永续的根基成为两岸客家人共同的期盼。(文∕张金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