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船灯被列入省级第一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据武平县志记载:传说清顺治帝为祭奠征台牺牲将士,曾驾临福建汀江一带,忽接急报,欲星夜北渡汀江返京。适值暴雨致汀江水涨,渡船停摆。此时,有渔民爷孙俩果敢地将帝送至江北。帝回京后,派员授圣旨牌匾“渔家乐”和夜明珠,以彰其功德。当地艺人据此编排了谓之“船灯”的舞蹈。平远县志记载:两百多年前,船灯表演艺术传入平远县差干乡湍溪村。 平远船灯的“船”用木、竹制作,外表涂以鲜艳色彩,配以花束、彩带、彩灯。船无底,底部周围饰以布条,称“水布”。船灯舞由3人表演,男饰老翁,女饰孙女,分别在船头、船尾表演,另一个藏在舱内操纵彩船。伴奏乐器以民间管弦乐器为主,有时加上打击乐器。曲调大多为民间小调,表演内容起初为爷孙两人出海捕鱼,后逐渐增加男女谈情、劝世讽俗之类的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