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靠山”上的蓊蓊郁郁的大树,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知道其叫法。在客家老一辈人眼中,却有它特殊的称谓——“屋衣树” 客家围龙屋,是堂堂皇皇的半圆形。门前晒坪,一般呈长方形,再往前是半圆形的池塘。从空中鸟瞰,分明如著名的闽西土楼一般,也是大大的圆。如果永定土楼是“飞碟”式民居奇观,那么,我们梅州的围龙屋则分明是先辈们在把闽西建筑风格往岭表延伸,创造了有南粤特色的民居文化。 围屋后面,一般是“靠山”,按老一辈的说法是裔孙的“后靠”。而且,这里一定有百年大树,其次是竹林拥簇。树有柏树、蚊子树、狗屎子树、夜合树,还有密密麻麻的竹子,参天蔽日。如笔者位于兴宁永和大成村的老围屋后面,就有一株古柏,已有百多年历史。它那酱黑色的肌肤隆起,拔地而上,郁郁华盖,向横处遮,往天上长。它,东望引脖长啼的鸡鸣岭,西眺巍峨葱绿的神光山。我的老屋四角楼,是从“老屋下”的更老的祖屋迁来的,是我们启源公脉下的七世祖做的,那可是明朝中期的事了。那老老祖屋的后面叫松树茔,也就是松树林了,起码已经历500多年风云变幻,已是我们敬若神明的伯公树了…… 那些“靠山”上蓊蓊郁郁的大树,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知道其叫法。但在祖祖辈辈的客家人眼中,却有它特殊的称谓——“屋衣树”。我们的祖辈把大屋比作“人”, 人才穿衣啊。我们的祖屋是穿上绿树做的衣服。人,没衣服不行;屋,没有树林同样不行!有了绿色的大树,我们的祖祖辈辈才能光光鲜鲜,世世代代才能生机勃勃。即使从现代眼光看,围龙屋前有池塘,方便灌溉和洗涤;后有高屏,极有美感与环保功能。所以,客家先辈再穷再饿,乃至死人,也是绝不砍“屋衣树”的。这在客家人的村规民约里说得清清楚楚,稍有违反,都会惹来众怒与惩罚。 曾几何时,也许最厉害、最荒唐的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纷纷砸锅砍树,老一辈敬若神明的“屋衣树”“伯公树”无可奈何地霎时倒下。即使间或偶有残留,也在“文革”浩劫中荡然殆尽矣。以致笔者有段时间每当回到家乡,在夕阳西下踯躅在房前屋后,仰望苍穹,总是心头空荡荡的…… 现在随着人们观念更新,不少城里人返璞归真,回到乡下起屋居住。希望能认真借鉴老祖宗围龙屋的布局,注意房屋前后的风水与“屋衣树”布局——这,也是我们客家人的义务与使命吧!(张长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