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方言比赛现场。
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大范围的流动,方言正在许多家庭中逐渐消失。我出版过好几本客家的山歌、歌谣选集。在编辑整理这些客家山歌、歌谣的过程中,往往原本十分生动、精彩、准确的客家方言语汇,一旦整理成书面文字,便大为逊色,远没有口述时的艺术效果。所以,方言往往是不可替代的。 客家方言的危情,已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一海之隔的台湾客家,也面临着同样的客语危情。他们大力开展“客语薪传”活动,设置“客语薪传师”,提出“家庭是学习客家母语的起点”,“说母语和吃母奶同等重要”。省电视台运用传媒力量举办方言比赛,的确顺乎时势、合乎民心。
上杭籍年轻母亲钟雪英,带着8岁的女儿作为母女组合参赛,成为赛场一亮点。她们生活在福州,母亲说她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会说家乡客家话了,十分担心,便坚持让女儿在校讲普通话,在家必须讲故乡客家话。 小孩一上场,首先吟诵了一首客家童谣月光光,很是地道。“影视配音”时,母女俩要为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赵薇母女的台词配上客家话。母女俩声情并茂,十分默契。母语方言的传承,确实关键在家庭。要在家中营造方言交流的环境气氛,让孩子在校学普通话、在家学方言,以掌握母语的双语。
---小编微评: 读到这文章,感觉到一股客家正能量扑面而来。这类节目应该多出现在电视媒体当中。目前,客家方言的危机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烈,客语流失速度据考证为世界流失最快的语言种类之一。 从小编的经历来看,这点估计很多在大城市谋生的家庭而言,并非易事。国家强力推普作用下,幼儿园一律要求使用普通话,如果小孩子入园后听不懂普通话,将带来比较大的麻烦。网络上有个网友分享过同样的经历,他小孩在农村出生,母语是方言,结果要在城市上幼儿园。入学后,小朋友跟老师说要尿尿,结果老师半天没有理解他说什么,结果小朋友在老师面前尿裤子。 这只是一个小小例子,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国家政策层面也是很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并无提及这方面的问题,可能出于报刊媒体的限制。台湾地区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保护客语传承,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为什么我们大陆政府不可以这样做? 呼吁客家同仁,努力争取母语权利,争取条件传承客家母语,早日实现母语跟普通话有同等的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