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恩虎 一座土木建筑,能够挺过四百年,已经是人间奇迹,更何况是在雨水特多、夏季特热的粤东山区,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花萼楼的历史远在永定土楼之上,但比之永定土楼的殷实美观,花萼楼确实显得寒碜。 研究土楼的人,一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福建永定的土楼群,其实在靠近福建的广东大埔也有两个很有特色的围楼:大东镇的花萼楼和湖寮镇的泰安楼,前者系土围圆楼,后者系砖石方楼,前者早后者近160年。从建筑艺术和文化时质看,尤以花萼楼最具特色和研究价值。 花萼楼楼名含义 花萼楼楼名意出于 “花萼相辉”,源于《诗经》中的“常(棠)棣之华(花),鄂(萼)不韡韡 (weiwei光明,光亮)。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萼,花托,花朵最外面的一圈绿色小片。这里的意思是说棠梨花,花复萼,萼承花,兄弟之间的情谊,就如同这花与萼一样,相互辉映。西安兴庆宫有一个“花萼楼”,是唐玄宗为感念哥哥(让皇帝李宪)的德行义举,在兴庆宫里专门为兄弟相聚而修建的,又名 “花萼相辉楼”。他携弟兄们时时登临,一同奏乐坐叙,一起吃饭、喝酒、下棋,赠金银丝帛取乐。大埔的花萼楼取名应该也是兄弟和睦之意,就像梅县桥溪村继善楼的友恭堂一样。 包含客家独特建筑风格 花萼楼建于明万历年间,约公元1608年,距今已400多年,占地面积近2300平方米,内外三重连成一体,共有房间210间,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上下三层,楼高呈梯形,内矮外高,土木结构,是典型的“土围楼”。楼下层墙厚2米,顶层厚1.3米,楼顶木梁灰瓦。楼的走向依堪舆学原理,坐西北向东南,背靠虎形山,面向梅潭河,周围群山环抱,碧水环绕。该楼与天地浑然一体,圆的外形与天穹呼应,本色的黄土墙与大地密接。楼内构建匠心独运,按易经八卦设计,玄藏天机,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着客家独特的建筑风格,折射出客家人忠孝、贤惠、勤劳、勇敢的伦理美德。依围楼最基本的建筑理念:内放外敛,第一层不设窗户,第二层、三层设有内小外大的三角形枪眼;各户可单独上顶楼,通过回廊,户户通连,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人出入。这体现围楼的作战和防御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围楼既是民居,也是准军事工程。这也说明了客家先民生存的艰辛和对和平的渴望。我们去的时候,大门上面的土墙已经坍塌。一座土木建筑,能够挺过四百年,已经是人间奇迹,更何况是在雨水特多、夏季特热的粤东山区,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惊。这在技术上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因为墙土全是用米浆水混凝打成,具有持久的水硬性。整个建筑远观宏伟壮观,近观虽然破旧不堪,但其屋脉骨气仍在。楼内房屋正中为大厅,是合族议事的地方。宽敞的圆形天井占地约284平方米,全用鹅卵石铺成,中心是用较小的鹅卵石砌成的元宝形图案,直径达3.8米,形状和圆形的围楼非常协调,也表现了建造者期待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天井南边有一水井,深达18.6米,已经枯了。可以想象在很久以前,人们用清澈甘甜的井水做饭、洗衣,活动时踩在又大又扁的鹅卵石上,舒服极了。 悲凉之感慨 由于交通不便,这里较少有人参观。楼内也住满了人家,许多户人家共处,人均居住面积很小,而且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和人杂住,往往这边住人,那边放柴草,另一边屋里养着牛或猪;鸡在天井大院到处跑,卫生设施很差,气味也不好闻。天井十分有特色,面积大约280平方米,全用鹅卵石铺成古钱币形,朴真美观古雅。不尽人意的是,上面已到处散积着鸡粪和其它污渍,不知已有多少年没有整修。花萼楼的历史远在永定土楼之上,但比之永定土楼的殷实美观,花萼楼确实显得寒碜。永定土楼多以石基,并且楼内也饰有许多石壁刻联或诗,文化气息颇浓,一看便知不是耕读之家便是儒商门第,但花萼楼却没有这些,连客家人十分注重的祭祖摆设都十分简陋。联想永定振成楼的气派和热闹,花萼楼真给人一种寂寞悲凉感。振成楼才90多年的历史,屋内陈列着林氏先祖辉煌的创业介绍。而在花萼楼的破落中,更让人感到苍凉的是楼内后人竟不知先祖是干什么的,这座楼是怎样建成的?我们问楼内长者,楼的历史及先祖怎样筹资建此楼,说是不知,只含糊说好像是先祖捡的钱。我想,如果真是捡的,那可需用几大车去拉啊!这显然是荒唐的揣测。四百年虽然很久,但对聚居的家族来说应该是不会断绝记忆的!这精神和文化的缺失,让人倍感茫然。比之大埔另一个的泰安楼 (乾隆二十八年,约1763年建,砖石木结构)的豪华和蓝姓家族的人才辈出,这儿真让人有点伤感,伤感历史的苍凉。同依一条河——梅潭河,同顶一片天,但历史却给他们不同的色彩背景和人文积淀! 1992年12月,中央电视台《神州百姓闹元宵》摄制组在此拍摄反映客家风情的专题片,算是给这寂寞的古楼带来了喜庆的辉煌。此后也陆续有影视片在此拍摄镜头,但短暂的热闹后,这儿仍是一片破败苍凉,楼外四面后来盖的民房中畜养家禽、家畜的臭味,楼内天井几乎日夜不断的麻将牌耍,与这沉寂几百年的古老文化极不相称。如果文物有灵,我不知道这古老文物怎样看待缔造它的勤奋先民以及先民日益繁多的子孙后代,它几百年如一日地深情怀抱,给他们遮雨挡风、昼育夜护。人们应该以更深情的呵护回报这古老的情怀。已有许多专家四处呼吁:保护这珍贵的古建筑艺术!但我忽然又觉得,保护艺术和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弘扬这楼所蕴含的可贵精神——客家先民开拓、创造的勤恳精神。(套题照片花萼楼 彭慧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