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渊源

客家联盟 09-19
 
张氏图腾
 
        张姓的公认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首领。他以德经治天地,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千百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并最终被神化成了一个民族的象征,成为中华大家族的公认祖先之一。黄帝的出生和他本人一样都被神化。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由其母有蛴氏女附宝感电而生。“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黄帝逝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墓既是号称“天下第一墓”的中华民族始祖之墓,也是张姓的家族的血缘亲祖之墓。


       中国人姓氏之得姓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纵观我国姓氏产生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所载,“得姓受氏者”可分为三十二类之多。有的以国、邑、乡、亭、官、爵、技、谥号等等为据的。张姓始祖挥公之得姓亦基于上述原则。可以说挥公之得姓为张,是以技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


        关于张姓起源,历代史书多有记述,且多是大家名著。其中,战国时期史官所著《世本》曰:“张氏,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唐代史学家林宝,奉唐宪宗诏命,在“穷究旧史”和“诸家谱牒无不参详”的基础上,撰成《元和姓纂》。该书对张姓起源的记述与《世本》完全相同。此外,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南宋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邓名的《古今姓氏辨证》、清朝乾隆年间重修的《张氏族谱•受姓渊源考》等等。这些史书,均和《世本》、《元和姓纂》的记述基本一致。
 


张挥公墓


        历代古籍对张氏起源清河有明确记载的是:明嘉靖年间张氏集全国各地一百四十九位饱学儒士编汇的《张氏统宗世谱》中记载:“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太平寰宇记》记载:“清阳县,汉设县,属清河郡。”由此足可说明张姓得姓于清河的历史事实。挥公仙逝于帝丘,葬于今濮阳城东南,俗称“老虎台”即其墓葬遗址,今已扩建为挥公陵园。
 


挥公雕像


       挥公以尹城的清阳为居住地。清阳因在清河以南而得名,汉代它属于清河郡。所以后世张氏谱书往往标有“清河堂”字样,以示不忘先祖之地。清河之水不知养育了多少代张氏子孙,直至周宣王时的仲公,还居住在这里。西汉时良公之孙典公回迁清河祖根地。文帝时为清河太守,封清河郡公。典公遂居清河里仁乡孝节坊。典公子默,汉文帝时为御史大夫。默公生子金为汉景帝时大司马。汉唐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张氏子孙更是生生不息,干粗、枝繁、叶茂,成为国家倚为柱石的巨姓大族。清河郡既是我远祖的所在地,历来多出高官显宦,所以一直以来地位显赫。
 


挥公陵园


        清河是天下张氏的发源之地,世界张氏总会于公元二零零九年在此举行了第四届张氏恳亲大会。清河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了“清河张氏生态园”,总体规划构思源于原始的“明堂”意象,演绎上祖建筑风格“品”官形。规划建筑面积六万平方米。有堂、柱、门廊、望楼等组成。祖庭的整体布局恢宏,古朴庄重秩序井然。将远逝的历史记忆与晚近的现代感完美结合,体现了“古韵新风”的寓意。
(作者系张九龄公42世孙:张可秋  感谢分享!)

张氏源流·考


------------------------------------------------------------华丽分割线--------------------------------------------------------
添加 小编微信kjhuge,拉你入300+客家文化交流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