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笑春风,樱花梅花相映红;樟树园里桂花香,木棉花开赞英雄。多宝姑娘心中喜,人面含笑让人迷;秋枫阵阵人头涌,榕树影下细细语。苹婆凤眼子富贵,白兰飘香凤凰醉;大小紫薇竞斗妍,春夏秋冬花不归。”
—这是记者在河源采访期间听到的一首名为《树缘》的诗。听闻是河源市城管局局长张金城为秀美的客家文化公园绿化所赋的诗,诗中包含着客家文化公园里争奇斗艳的各色树种:“万紫千红”、“樱花”、“梅花”、“樟树”、“桂花”、“木棉”、“多宝”、“人面”、“含笑”、“秋枫”、“榕树”、“苹婆”、“白兰”、“凤凰”、“大小紫薇”……
A
将城市当作“客厅”建设管理
被诗中描绘的美好景致所吸引,记者怀揣着好奇的心情前往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寻找诗中美景。
一入公园南门,记者就邂逅了西侧的塑石瀑布“河之源”。“河源之水天上来”的瑰丽景观映入眼帘,色彩鲜艳的簕杜鹃在瀑布顶端山头上迎风盛放,恰似一顶美丽的皇冠。沿着石阶向前行,葱郁的香樟树、多宝书、榕树、秋枫树,还有漫山遍野的灌木花丛为游人引路,直抵最高的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两株高大的“英雄树”木棉护卫着孙中山铜像,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河源文化地标”景观。再看孙中山铜像附近,连片的樱花,穿插其中的梅花、桃花,真是应了诗里描绘“樱花梅花相映红”的景象。
闻着花香阵阵,听着鸟鸣声声,记者不知不觉中走到了河源新建成的全民休闲健身广场前。仔细打量这里,四颗高大挺拔的樟树耸立在广场四角,广场南边的两株高大樟树,在构图上形成了广场上一座70米宽的“南大门”。广场中心一颗拥有“九子”的多宝树风姿绰约、引人入胜。
游览客家文化公园在给记者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让记者产生了好奇,在这些别具匠心的景观后面,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好奇心,记者到河源市城管局一探究竟。
“我们河源市的市委书记何忠友强调过,这个城市是河源人民的‘客厅’。那么我想,客家文化公园和新丰江两岸的景观工程就是我们挂在这个‘客厅’里的一幅山水画。”河源市城管局局长张金城如是说道。原来,正是这位中学美术老师出身的局长,将他对中国山水画构图、布局的心得带到了装扮河源“客厅”的工作中,才画就了河源这幅美丽的山水风光图。
当然,为了画好这幅山水画,切合有山有水、有花有树的主题,河源城管局在张金城的带领下,克服了诸多困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记者了解到,在张金城最初接手客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后,一面聘请专家研究调整绿化方案,一面组织了十多个工作人员,亲自带队到顺德等地现场选树。这种创新的采购方式,不仅节省了建设资金,更确保了树种质量,为公园营造“一树一景”的景观奠定了基础,漫步在公园里,你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欣赏眼前的一颗风景树,赞美这棵树很漂亮,信手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说起河源城管局的工作成效,还有一个必须要提的地方—“功德林”。利用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开展社会公德林植树活动,以企业、个人认种认管的形式,河源市城管局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只用几百万元,完成了客家公园30万平方米的绿化,让客家文化公园的“绿肺”称号实至名归。
B
把客家家风融入“客厅”之中
张金城带领的河源市城管局不仅将城市当做“客厅”来建设,同时也将它当做“客厅”来管理。张金城告诉记者,河源市城管局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融入了客家文化里的家风教育。
张金城对此介绍,在推进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过程中,河源市城管局从2012年开始推出了一系列融入了客家家风文化的宣传教育标语。例如,结合河源市市委书记何忠友提出的“这个城市是河源人民的客厅”和市长彭建文提出的“家园城市”的理念,张金城融入客家的家庭文化提出“每位家长有义务教育家人带头保洁”的宣传标语。还有包括:“爷爷说:门前不干净,客人不会到”,“门店垃圾不出门,环卫工人上门收”,“家园城市,家长创文,子孙得福”,“今天保洁好,明天子孙好”,“乱倒垃圾,子孙受过”,“种植公德林,让河源人民的子孙在城市森林里散步”等等。 “这些城市宣传标语,都是从客家家庭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从家长开始,用一种客家文化里的家风教育进行宣传。同时,凸出客家文化里的子孙文化,唤起市民的责任感。这样的方式更加通俗易懂,也能说到河源市民的心坎上。”张金城告诉记者。
对此,记者了解到,这些宣传标语恰好代表了河源市城管局的宣传特色,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宣传教育产生了显著的作用,现在河源市内的门店店主都养成了主动打扫门前垃圾的习惯。在河源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复检工作中,对这项工作取得的成效也予以了肯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