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连城西部的宣和乡有一个美丽的村落,那就是因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十大村庄”之一而闻名遐迩的培田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群由30栋青砖黛瓦五凤楼式华屋、21座祠堂、6座书院、2座牌坊组成。其中又以“大夫第(继述堂)”、“衍庆堂”和“官厅”的“九厅十八 井”宅第为代表。一条长千余米却又狭窄的古街连贯其间。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嘉庆年至光绪年间,约有一二百年左右的历史,当地人曾称之为“官道”。 培田村建筑风格群英荟萃。从衡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在宏公祠、畏岩公祠、乐庵公祠等二十几座百年古祠我们可以领略到徽式、浙式、中原等地的不同建筑风格。 培田村是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各祠堂门庐构造,有“三分厅堂七分门庐”之说,其结构斗拱垒撑,石柱雕梁,飞檐翘角,让游人由衷赞叹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加之红门彩栋,金字牌匾,雕窗墙屏,石柱楹联,木壁漆画的烘托,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使眼前的建筑由此变得更加富丽堂皇。这里的建筑之精美,保存之完好,文化底蕴之深厚,着实让我们从心灵深处感到震撼。 培田人崇尚文化耕读风气世代相袭。不信,有各处的楹联为佐:“教子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耕可养身读可养心”,“前朝云霄三枝秀气启人文,后坐天波四面名山皆辅佐”;不信,有古居里的《家训十六则》、《家法》、《族规》为证;不信,更有那古老的戏台、南山的书院在向你静静地诉说。南山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间,由于其师资优秀,吸引了远远近近的读书人慕名求学。书院的柱子上,有曾任连城县教学教谕的吴茂林题词:士以器识为先试看范公作秀才抱负居何等,学惟经术最重当思董子治春秋工夫是怎生。据介绍,当年书院盛极,常有朗朗书声传遍全村。此风世代传承,由此,村中人才济济、文官武将众多。 让我难忘的还有培田村中那条千米古街,那是我有生以来见到过的最狭小的街道。据说在明、清时期,培田便是长汀连城两县官道上的驿站,同时又是汀州府、漳龙道竹、木、土纸及盐、油等日用百货的水陆中转站。说是街,那其实就是一条宽约4米左右的栈道。街虽狭窄,可街道两旁,店铺柜台却一家连一家,豆腐坊、药铺、剃头店、水酒廊、食杂店,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些旧迹斑驳、油漆剥落的老商铺,那商铺门前锈迹斑斑的古铜钱招牌,都向我们昭示着这狭小古街昔日那商贾云集、繁荣昌盛的景象。古街道的一边是与之相伴而行的水圳,水圳穿街过巷,直通各户,据说那是古时候的自来水工程。村里人很自然就将街边、屋旁流动的圳水作为生活用水,在这里洗菜、淘米、浣衣。 观光的时间只有短短二、三小时,但是,当我望着这些承载着历史和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的古民居后,我已经管窥了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