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北部湾的守望者
文/张淦侑
说起客家人,可谓人杰辈出。做学问的有欧阳修、黄遵宪、宋湘、陈寅恪、张资平、李金发、郭沫若,从军政的有文天祥、袁崇焕、洪秀全、丘逢甲、孙中山、朱德、叶剑英、叶挺,办实业的有张弼士、胡文虎、曾宪梓、田家炳,玩音乐的有张国荣、周润发、黎明、罗大佑、陈小春。北部湾客家地区,也用她的乳汁,养育了刘永福、冯子材、陈铭枢、陈济棠、香翰屏等彪炳春秋的人物。今年,全球客家精英聚首古邑河源,谋略粤省新局面。明年,接力棒转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珠城北海主办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带您走进客家人的世界,与您一起感受浓郁的北部湾客家文化,并期待您的来稿。(《金潮·北部湾》编辑部)
2010年10月10日摄于浦北县张黄镇鸡冠村。客家张氏作为张黄镇最重要的开埠者,聚居在鸡冠村有近3000人。
东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战火纷飞,部分汉人开始南迁,时历五次。首于东晋至隋唐,多自河南迁江西。第二次在唐末宋初,黄巢起义迫使河南、安徽以及进入江西的汉人继续南迁到赣南,进入宋代而形成客家民系。第三次是宋室濒亡之时,南移汉人到达粤东、粤北、闽西一带。第四次是在清康熙至乾嘉之际, “湖广填四川”人口政策的实施,又因郑成功反清复明和南明政权的影响,部分客家人进四川、过台湾、入湖南、到广西。第五次则在太平天国前后,分布在粤东北、粤中一带的客家人迁至粤西、海南一带。及至近现代,大批客家人涌入香港台湾迁往海外。迄今为止,客家人主要遍布在中国大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海南和港澳台及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八千多万。
北部湾客家人主要在乾隆嘉庆年间迁来,太平天国时代是高潮。太平军主体是客家人,被清廷镇压后,从1854年开始,广东西部爆发了一场绵延13年的土客械斗的大灾难,产生冲突的客家人和广府人死伤及失踪者超过50万人,官府发盘缠令客民往西迁徙,史称“旧江门事件”。北部湾客家相对于博白、陆川则属于典型的“新客”,然博白陆川与粤西客家亦同属一片。但本文所指的北部湾地区主要包括粤西的湛江和桂南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不含上思县)所辖行政区域,而且这一地带实际上就是原钦廉(湛江)地区,即粤西下四府的廉州府和高州府。
众所周知,在汉族八大民系中,几乎以所在地域命名,如浙江人、闽南人、广府人、北方人,与此不同的是,客家人流布于全国11个省(区)200多个县市,也实在无法按地域命名。客家人“形散而神不散”,他们不论生活在何时何地,千百年来,在岭南地区,茫茫夜空唯我星星点灯,依靠强有力的语言和谱牒,时刻捍卫来自中原的集体精神记忆。客家文化一脉相承,其中稍有差异,却是地不分你我,“天下客家是一家”,内部又具相当的一致性。对于如何界定客家人,笔者以为应着重“民族、时间、语言、籍贯、地域以及文化感情认同”为依据。
民族,这是界定客家人的首要而必须的前提条件,客家人是汉族支系,坚定地继承了汉文化传统。时间,以两宋时期为界限,两宋以前均为客家先民,客家民系形成之后才能称作客家人。语言,即汉语支系客家话,“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会不会说客家话是辨别客家人的重要依据。籍贯,包括远籍、原籍和近籍:远籍以堂号为准,如张氏“清河堂”、陈氏“颍川堂”等,看其是否来自中原地区;原籍则以粤闽赣三省为主,如梅州、汀州、赣州、大埔、惠州等州府,“关键要看是否来自嘉应州区之县份”;近籍不是现籍,以百年论,而不以行政区划的改变而改变,如廉州府,北部湾客家基本在这时迁来。地域,主要指迁入地,客家人筑起围屋和围龙屋,尤其在北部湾、珠三角等非客家地区最明显,姓氏成就一个村庄或城镇的权威。文化感情认同,这是界定客家人的根本问题,著名学者、客家学开创者罗香林说,“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客家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稳定性人,就叫客家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客家人。”
在迁徙过程中,以中原为根基,吸取南方诸族精华,而形成了客家精神。所谓披荆斩棘、崇尚文化、礼义廉耻、信守友道、克勤克俭、无拘贵贱、慎终追远、爱国爱乡、福祸同渡,这正是客家民系在历史社会动荡中得以夹处逢生并扮演开天辟地者的原因,这也是客家人在当代党政军商及文化界成为翘楚的重要原因。
关于北部湾的地理文化环境,有论者指出:“粤桂沿北部湾其实是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地理和文化单元。……桂南沿海在地理构造上与粤西南一隅天然的是一个整体。桂南三市濒临海洋, 云开大山和十万大山将之与广西其他区域分开, 形成与粤西南浑然一体的局面。在近代交通方式产生之前, 此种相对封闭的地理构造让它与粤西南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构造空间, 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或文化圈。……一是钦廉四属一体化文化。钦廉四属是指今合浦、钦州、灵山、防城四县市。钦廉四属经济一体性很强,同属于南流江流域农业和钦州湾地区农业。二是客家和疍家文化。北钦防三个港口城市是客家人、疍家人的聚居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三市共有客家人超过110万人。客家的民俗风情、人文史迹不但在钦廉四属产生强劲的凝聚力,也会在北部湾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钦廉的疍家人源出同一,钦廉疍家文化中的‘妈祖信仰’、‘南珠文化’等文化现象,都是北部湾文化中最有活力的元素。三是海洋文化。……四是开放文化。……五是传统的佛教文化。……”
钦廉和湛江历史渊源很深,风俗相连,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融合其中而自成体系。以此不难看出,客家文化是北部湾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北部湾地区是岭南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汉代合浦郡对岭南文明进程影响深远,开拓了北部湾传统文化。广府、客家和潮汕三大汉族民系以及两广沿海的疍家民系共同组成岭南汉粤文化,还有古越族后裔壮、黎、京的诸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世界三大宗教等舶来文化,北部湾地区以其开放的姿态接纳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形成汉粤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舶来文化三足鼎立的北部湾传统文化。客家文化作为汉粤文化亚部分,在以广府民系为多数的北部湾地区又往往以方言岛的形式存在。
与其他客家地区居住环境不同,北部湾客家人居住在沿海地区,他们分布在山区到丘陵接平原过渡地带甚至岛屿,跟广府文化和海洋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防城港客家地区在十万大山南侧,客家人口不多,多往沿海发展;钦州有钦江平原,但钦州客家分布较散,钦江平原和非钦江平原都有分布,倒是分布在沿海小丘陵与小平原过渡带的浦北和灵山客家比较集中;北海有合浦平原,北海客家集中分布在合浦平原东北部,接浦北和博白呈连片状态,北海市辖区呈零星分布状态;湛江客家主要聚居在廉江,云开大山下的廉江兼有山区、丘陵和平原,与合浦、浦北和博白陆川连成一片,雷州半岛呈零星分布状态。北部湾客家人分布情况如下:
实际上,因时间推移和人口出生率等因素,今北部湾客家人口数和分布地也相对增长、扩张。但是,国家人口普查并不能从权威上认定汉族支系人口情况,导致媒介宣传、学术争议常常出现偏误。举例,李如龙《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称廉江市客家人口55万,基数相差近10万。李慰明《浦北县精心打造文化浦北》称浦北客家人口“有40万,约占全县人口的50%左右”,“就广义来说该县100%都是客家人。”历史上由于客家与广府两大族群较为密切,加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普通话的渗透,许多客家人与广府人已无明显民系特征,一些新时期出生的婴儿已不会讲客家话,因此难以辨别。然而,笔者还是比较认可前述说法,钦廉“目前三市共有客家人超过110万人”,再加上湛江市,北部湾客家人口近200万,也就是说,钦廉三市占广西600万客家人口的22%,而湛江市约占广东1600万客家人口的2%。当前很多人对客家民系认识不够,这说明客家学的发展仍任重道远,而挖掘和弘扬客家文化也莫不如此。
近几年,得益于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广西文化界从山水文化为代表的保守思路,开始寻求海洋文化的开放路径,并提出“桂学”说。这对地处多元地带的广西文化势必产生深远影响,对广西境内的客家、广府、桂柳诸民系和壮瑶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广西作为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普世认同具有巨大意义。然而,在广西就客家文化来说,仍是非常薄弱的一环。比之于民族单一、地域多元的广东,粤省尊重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等,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高校等支持宣传,形成了强势的文化产业,对客家文化也投入了不少研究资金,大力发展嘉应学院,研究成果是全球客家学术的楷模。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当然有其局限,投入大量资源扶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情有可原,但也正视汉族占广西总人口62%的事实,重视汉族客家、广府、桂柳等文化健康有序发展,这是确立桂学前必须扫除的障碍。
鉴于客家人在军政、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外交等领域呈现出上升趋势,由罗香林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开创的“客家学”也随之成为一时之“显学”。在大好形势面前,我们更应居安思危,发扬客家文化精神的同时,不要忘了反思,探究乡土中国即将落幕之际,如何继承和创新客家文化,让薪火延续于下一代。
进入21世纪以来,汉学在世界上悄然兴起,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凸显出中华民族强盛的文化生命力。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客家作为汉族的重要民系之一,与中国历史社会的演变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历经千百年的生死血泪,无数客家人的前仆后继,才凝聚成的以客家精神为核心下的稳定亲缘。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便承载了祖先的厚望,担负着全球客家人的期望,是繁荣发展客家文化的重要平台。作为客家族群的一员,北部湾客家乡亲具备秉承了公认的客家精神,保留着客家优秀传统,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一是北部湾客家人的海洋文化特色。濒临北部湾海域的地理决定着客家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尤其是有着两千年文明历史的合浦,培育出农耕与航海相互融合的文化空间,凝练客家人的保守文化、开放经济的性格,造成“有咸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涠洲岛最为典型。二是发达的商贸文化特色。乾隆年间,客家人大举入迁北部湾地区,史载各国夷商无不航海梯山源源而来……实为边海第一繁庶地,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车水马龙。俗话说,客家开埠、广府旺埠、福佬占埠,可见客家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风俗文化特色。与广府人的重商情结不同,客家人怀着悲切虔诚的精神高度,非常关心国家命运和宗族前途,学而优则仕,对自己的文化情有独钟,使得北部湾地区的客家风俗得以传承下来。其他诸如南珠文化、宗教文化等等,也都深深地刻在当地客家人身上,并作为北部湾的守望者继续开拓进取。
2010年11月沿海城市文化杂志《金潮·北部湾》载,若需转载采用,请联系作者:1390770369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综合整理全网平台信息,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转载分享并不代表平台支持其观点立场。
客家人,共同探讨客家文化!官方微群,请加小编微信号:kejialm,备注文化交流,只接受邀请进入!【小伙伴们,行动起来,欢迎推荐,投稿至:1281728402@qq.com 内容不限】
返回首页>>
|